上海2019年8月1日 /美通社/ -- 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教育培訓之后,下一個就業驅動熱點是什么?中國領先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NASDAQ: JOBS)對十三個服務性行業的基層崗位供需狀況、地域需求、薪酬福利等動態持續追蹤統計分析,發現“最后一公里”對零售、餐飲等很多的行業的生態帶來巨大改變的同時,也正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成為新的就業增長熱點。2019年上半年十三個服務行業基層崗位中,物流運輸行業的招聘需求增長最快,其中快遞員的需求在2019年的二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31.9%,環比增加了17.3%。二季度新增快遞員招聘8,300多個,加上一季度的存量,快遞員目前在招崗位超過13,600個,在十三個服務行業的385種基層崗位中增幅位居第二,增長最多的是也是物流運輸行業的貨車司機, 42.7%。
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2019年多數行業的用人需求較為疲軟,超過半數的行業用人需求不及去年同期,但是物流運輸行業卻一枝獨秀,行業中的貨車司機、快遞員和送餐員的招聘量均比上一年增長都在25%以上,與此同期,出納、文員和船務/空運陸運操作三個職位招聘量的下滑都超過20%。
51job的數據顯示招聘量最大的TOP5 行業分別是百貨零售(-8.9%),餐飲服務(-3.3%),房地產中介(+5.7%),物流運輸(+10.3%)和美容保健(+2.8%)。
簡歷投遞投遞量前五的行業分別是物流運輸、交通運輸服務、物業管理、百貨零售和餐飲服務。快遞員招聘的供求比達到1: 2.3,2018年同期為1: 1.8,送餐員空缺崗位的供求比達到1: 2.8。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認為,物流配送對很多面向C端(個體消費者)企業的商業模式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在線消費越發達,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依存度越大,實體場景的消費就越少。快遞員的招聘熱和零售餐飲店員的招聘減少其實同樣的理由。2019二季度,物流運輸行業雇主收到的簡歷數已接近388萬份,以往熱門的百貨、餐飲業的簡歷投遞量下降到246萬份。
馮麗娟表示,快遞、送餐員熱招的背后,行業內企業也在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上繼續加大力度,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投入充滿熱情,“中心廚房”“算法派單”“機器人送餐”的試驗和實踐從未停止,與此同時對高學歷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招攬也漸成規模。前程無憂對2019年上半年的簡歷統計發現,投向物流運輸企業的簡歷高中及大專學歷占比54.2%,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31.3%。24歲及以下人群是該行業從業人員的主要年齡構成,占比超過40%,25-32歲人群,也接近3成。由技術、渠道和消費偏好改變引發的大的變革也正在物流運輸行業中醞釀。
物流運輸行業的用人需求中,北上廣深的招聘量超過25%,快遞員需求一線城市的招聘更是接近四成,送餐員的需求一線城市占到了半數。相關從業人員最愿意去的城市為上海,其次為廣州、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倉儲行業男女簡歷投遞量比為3.6:1,工作時間長已成為普遍現象。前程無憂基層供需數據發現,44.2%的物流運輸行業從業者周工作時長為50-59小時,18.6%的每周工作超過70小時。
51job社交討論區中一些快遞員也留言表示,快遞、餐飲配送月薪過萬并不普遍,早上6:30到7:00開始一天的工作,普遍在晚上8:00后結束工作,行業攬件/派件量來衡量,一般人均經手的日攬件/派件量不超過150件,以上海為例,這樣的配送量月收入多數在7000~8000元,比其他城市略高,但按照時薪和工作強度算并不比其他行業和其他崗位高。
雇主方面,由于物流行業雇員人數眾多、流動性大,雇主面臨公司業績與社保繳納的雙重壓力,完善的勞動合同和足額五險一金的繳付并不普遍。前程無憂基層供需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現象,僅有27.4%的物流/倉儲行業從業人員希望足額繳納社保,年輕、職場穩定性較差的該群體更希望獲得更多現金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