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9年8月19日 /美通社/ -- “2019醫療美容月”近日獲得了深藍財經的報道,以下是部分報道內容:
“2019成都醫療美容月”于前不久剛剛落下帷幕,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市醫療美容產業協會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聯合了新氧、美唄、阿里健康、美團等電商平臺,共同打造了這一次醫美盛會。期間有國內頂級醫美專家坐診、醫美科普、無償醫美救助、“醫美改變生活”巡展和“成都麗人”攝影展等活動。
打造“醫美之都”
中國醫科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祁佐良在“醫美月”期間來成都坐診,他表示:“中國的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有20多年的歷史。近10年,中國醫美產業高速發展,社會上大量資本投向醫美機構建設。成都在中國是一個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醫療美容產業起步比較早,發展的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也是處于領先地位,市場需求相對也比較多一些。”
2019年7月18日,美團點評醫療美容及健康業務部總經理李曉輝分享了醫美消費的“成都速度”:2019年上半年,成都的線上醫美消費訂單量增長4.3倍,下單用戶增長3.3倍。
2019年8月7日,《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發布,內容顯示新一線城市醫美消費崛起,成都抗初老光電項目的購買占比,超過全國均線一倍。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采購與供應分會發起人兼籌備組組長覃興炯,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中國跟美國的醫美主流群體剛好相反,美國80%的醫美消費者處于30歲到50歲,而中國有82%的受眾集中在19歲到35歲。”覃興炯介紹:“如果把美容四大科室全部統計進來,包括脫毛、牙齒美白、中醫推拿減肥等等,我感覺在成都19歲到35歲這個年齡階段中,大概有四到五成的人接觸過醫美項目。”
經濟學家荷馬仕在論文《顏值與勞動力市場》中提出,社會上既存在丑陋罰金現象,也存在顏值獎金現象,顏值高的人能獲取更多的薪資和機遇。
覃興炯認可這一觀點,覃興炯2005年就投身醫美行業,曾聯合創建西嬋整形、悅好整形,目前是泛悅醫美成都有限公司的CEO,屬于成都地區最早從事醫美的那一批人。在他看來,人們對美的追求還會不斷提高。
“人們對美的追求是永恒的,現在其實已經是顏值經濟的時代了,這么多的美圖軟件,朋友圈里天天都是各種擺拍的照片,也激化了人們對美的需求。”他談到自己對用戶的觀察:“一般我們看朋友圈的照片最多點開大圖看一下,但是我發現很多女孩不僅要點開大圖,還要進一步放大圖片看細節,關注五官的精致程度。”
對于成都地區未來的醫美市場,覃興炯認為蛋糕還會進一步做大,除了人們對醫美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用戶不斷年輕化之外,還因為成都“醫美之都”的定位是“全國領先,全球知名”。
2017年9月,成都提出打造醫美之都的目標,融合了旅游、購物、美食、文化多種元素,要將成都打造為全國醫療美容的旅游目的地,做整個一帶一路的醫療美容的聚集地,未來還會考慮如何將這些區域的客戶都聚集到成都。
產業求穩
C端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刺激了B端的增長。2018年,成都醫療美容機構數量已經達到400余家,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國第三。
但一直以來粗放式的發展,也為醫美產業帶來了一些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問題是“三非”帶來的醫療糾紛。不僅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醫美行業的信任,也擾亂了整個醫美行業的秩序。
所謂“三非”,是指非法的從業人員、非法的機構和非法的產品。然而“三非”往往體量小,且隱蔽性極強,司法打擊難度極高。事實上,“三非”只是問題的表象,背后隱藏的是整個產業框架的缺陷。換而言之,建立完善的醫美產業框架,對清退“三非”作用巨大。
從從業者的角度出發,破解“三非”問題的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鏈條、一個可追溯的平臺,讓信息更加對稱,更加透明。覃興炯舉例說:“比如顧客拿到一支針劑,或是選擇了一個醫生,馬上就可以驗證資質和安全性,而且這個驗證是值得信賴的。包括能不能基于區塊鏈的一些不可篡改的這種技術,讓信息去變得對稱,是我們正在思考的。”
祁佐良評價醫美行業稱:“目前從總體講還不成熟,相應的政策法規和市場監管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祁佐良認為:“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的發展,能在全國起到楷模作用,所以成都應該率先做好醫療美容市場的規范。因此成都市打造醫療美容產業城市,打造醫美之都,這個是很有必要的。”
成都打造“醫美之都”的重點,正是打造醫美產業生態圈,主要包括醫美產業鏈、相關服務配套和基礎設施配套三個層面。其中,醫美產業鏈主要包括醫療美容服務,以及上游的醫美產品制造,包括藥品與醫療器械。
2018年,成都市相繼出臺了《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和《成都市加快醫療美容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明確提出到2025年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2030年達到2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從產業布局來看,上游的醫美產品制造占比較大。我國醫美產業鏈上游藥品質量參差不齊,國產藥品大多遜色于進口藥品,鮮有新技術突破;但上游普遍具有較長的研發周期和認證周期,市場準入門檻高、技術壁壘與資源壁壘導致了很高的市場集中度,也是醫美行業“暴利”的根本所在。據前瞻經濟學人數據,在醫美產業鏈中,上游企業收入占行業收入的32%-52%,流量入口份額為28%至60%,下游份額為-10%至13%。
2019年7月1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成都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到2020年,醫藥健康產業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到2030年,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萬億元。醫美也是其中一環,在生物技術藥品領域,抗衰老藥是發展重點之一。
在覃興炯看來,成都醫美產業框架也正在不斷趨于完善,一是因為政策方面的傾斜,從整個產業鏈上支持醫美產業的發展;二是因為成都醫美技術的成熟。“應該說各種要素都聚集在成都了,不管是機構的規模、人才的質量、設備的領先程度,還有醫療技術的成熟,在全國肯定是排前三的。”
預計,今后一段時期的醫療美容,會向著規范化、有序化的方向發展。
企業求變
外部框架正在努力完善,而作為原動力的醫美企業也需要內部變革。
目前的醫美行業有個獨特的現象:C端市場繁榮,以醫師為主的從業人員收入較高,但企業卻呈現出增長乏力的趨勢。覃興炯介紹:“我們算過2018年掛牌新三板的幾家醫美公司,人力成本平均上升了30%,但是公司凈利率下降了7%左右,毛利率下降了4%左右。”
根據 MobData2018 醫美行業研究報告,我國醫美機構包括500多家設有整形科的公立醫院、500多家大型連鎖醫美集團、3000多家中小型醫美機構,以及數量龐大的私人診所及美容院等。在整個醫美行業中,私立醫美機構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私立醫美機構沒有公立醫院有三甲等權威評級,因此營銷和廣告就格外重要,營銷投入平均占比達到30%至40%。營銷成本高、上游醫藥耗材議價強、人力成本高、下游醫院租金貴、流量入口推廣費用高等原因,導致醫美行業普遍出現高毛利率和低凈利率的現象,醫美機構普遍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2018年下半年開始,大批醫美機構正在經歷轉讓,甚至倒閉。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曾介紹,整個中國的醫美行業當中只有30%的機構是盈利的,甚至有更悲觀的人認為盈利的機構只有20%。
倒閉、并購、重組事件大量發生,說明行業進入了洗牌調整期。成都的醫美企業,也同樣面臨洗牌調整,這樣的調整恰好表明成都醫美產業框架正在不斷完善,對于醫美企業來說,那些非法行醫、偷換藥品的黑診所以及只看重利潤而忽略風險的醫美機構將被逐漸淘汰。
祁佐良則指出,“將來醫美企業是要靠技術、靠質量、靠服務,才能夠在醫療美容行業當中站穩腳跟,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所以踏實提高醫療美容技術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醫美技術方面,“立足中國,放眼國際”的成都標準較高,不僅有醫美機構達到了中國整形美容協會5A級標準,也有醫院通過JCI國際醫院認證。
而在統一的標準之外,覃興炯認為,未來醫美行業也會產生多個細分領域,在每個細分領域都有相對專業的公司。“韓國江南區的一條街上,有三四百家醫美機構,為什么都能生存?因為各家還是有自己差異化的東西。”
“目前的C端市場,還處在上升期,但醫美企業已經面臨拐點。”覃興炯分析稱:“企業首先要有差異化的思維,然后要有環環相扣的戰略配稱,從技術服務、營銷任務,到供應鏈層面。要有一套經營哲學,你怎么樣去對用戶去負責?你能為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沒有給顧客創造出不可替代的價值,顧客就沒必要忠誠于你。”
成都市也從宏觀層面進一步促進不良企業的清退和優質企業轉型。成都醫美月啟動儀式上,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美行業是一個互為需要,互為支持,共生共榮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里的所有機構應該共同應對規范管理。”
據成都市醫療美容產業協會會長、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美容中心主任王杭介紹,成都市醫療美容產業協會未來將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監督引導從業者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積極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杜絕一切不合格產品。
未來醫療美容產業協會不僅會組織引導正品聯盟開展一系列線下活動,還將成立線上正品聯盟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共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原文鏈接:http://www.mycaijing.com.cn/news/2019/08/17/32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