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019年8月26日 /美通社/ -- 如果要尋找一份代表中國管理實踐的榮譽獎項,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當之無愧。8月18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辦,宜信財富全程特約支持的2019年“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在海南海口拉開序幕。此前,這一重磅獎項已在中國連續成功舉辦兩屆。
當天,海南財政廳廳長王惠平,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于保平,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等嘉賓,與現場宜信財富客戶、海南股權交易中心嘉賓,以及來自互聯網、房地產等諸多領域的200余位代表,共同探討新經濟、新時代之下,創新者們應如何優化變革效率、迭代思維模式。
世界級大獎落子中國,三年里亮點紛呈
拉姆·查蘭是享譽世界的管理學大師,著有《領導梯隊》、《求勝于未知》等十余部經典管理叢書。他也是通用電氣、諾華、可口可樂、英特爾等眾多商業巨頭身后的“智腦”,多年來為這些企業及其領導人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年限都達到了數十年之久,助力他們持續獲得成功,被美國《財富》雜志譽為“當今指導企業成功發展的一派宗師”。
除了在管理咨詢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拉姆·查蘭還與美國人力資源協會(SHRM)合作,每年從美國選出一名優勝者,為其頒發“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及獎金,以激勵更多更好的管理者和管理實踐經驗的分享。
而這個獎項注定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多年前,查蘭就開始為宜信在管理方面提供系統且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唐寧與查蘭也因彼此欣賞和互相啟發,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當唐寧得知美國有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后,考慮到“雙創”背景下,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時期的中國企業,應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優秀創業經驗和管理實踐,在變革中尋找前行的方向,決定將這個獎項引入中國,為中國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提供向世界知名管理實踐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和拉姆·查蘭大師能夠一起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建立一套發現價值、創造價值、釋放價值的邏輯,他一定會非常欣慰。”唐寧說。
夢想很快照進現實。2017年,宜信財富作為唯一全程特約企業,與《哈佛商業評論》成功將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落地中國,旨在表彰具有創新和借鑒貢獻的中國企業,搭建學習管理實踐經驗的平臺。獎項評委會由中歐、北大、清華、人大等多位商學院院長或戰略管理學專家組成,從引領性、有效性、可持續性、可借鑒性和領導力等五個維度進行評審,其權威性、公正性和及時性受到了各界關注,企業報名踴躍。經過半年多的廣泛征集和嚴格評選,最終騰訊活水計劃、“全球智慧鏈”-伊利管理體系全球化實踐、中信“大協同”戰略獲得全場大獎,另有20家企業的管理實踐獲得優秀獎。
2018年的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同樣精彩紛呈。在延續了上一屆評選機制、評選流程、評選標準的同時,評選增加了新的亮點,那就是關注“小而美”的極具活力的創新型企業,并為此增設成長型企業管理獎。
此外,與第一屆獲獎名單不同的是,此次獲獎名單中既有百度人才智庫、網易云音樂等互聯網巨頭,也有諸如每日優鮮、宜信博誠等專注于某個垂直領域、利用前沿科技改造細分業務流程的創新型公司,充分顯示出主辦方面向科技創新、新經濟的戰略考量。
在以往成功經驗之上,今年的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更加與時俱進,迸發出新的特點。其中的最大亮點在于,宜信與聯辦、聯辦財經研究院以及《哈佛商業評論》基于三家公司合作多年的優質資源及方案,一同策劃了“政府服務方案”,為政府提供咨詢、區域規劃、區域招商、行業報告、培訓、大型獎項落地、國際論壇、財富管理、企業投顧、家族企業傳承等服務,為政府從專題策劃、調研、支持三農、小微以及媒體有效傳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創新型服務,切實助力新經濟。
目前,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已啟動報名程序,最終將涌現出哪些極具啟發性的公司案例,出現怎樣的引領性思維和務實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切將在今年年底悉數揭曉。
宜信的“海南情懷”:深耕多年,助力形成海南金融新格局
2017年“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首次落地中國,而今年把獎項落地在海南是基于宜信公司多年來深耕海南,推動形成海南金融新格局的不變初心。
作為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如何通過自身豐富的金融資源和先進的風控及管理等經驗為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提供優質服務,是宜信公司一直以來秉承的宗旨。即便是遠在“天涯海角”的海南,也成為宜信能力輸出積極抵達的區域:
早在2015年10月,宜信公司與海南省唯一的省級獨立法人商業銀行 -- 海南銀行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個人金融、小微企業、互聯網及大數據等內容展開合作;
2016年,宜信“海南試驗”起步,依托互聯網數字技術,以精細眾籌的模式,致力于解決海南農業市場推廣不足、知名度不高、價格波動過大等痛點問題,改變了傳統農業的融資和銷售方式,也成為通過普惠金融扶持海南農業的重要抓手;
2017年,宜信與海南省唯一一家省級金融平臺公司 -- 海南金控共同發起設立海南海金宜創數據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農業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主體,通過“農業+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為海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創新實踐,服務三農;
進入2019年,恰逢海南緊抓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大發展的契機,三亞市人民政府與宜信公司在4月19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財富三亞”開展緊密合作,加強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領域合作,推動三亞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宜信家族辦公室全國總部同日落子三亞,將進一步聚集財富管理資源,完善三亞財富管理產業鏈;
在此期間,宜信公司還與海南銀行正式簽訂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普惠金融、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等相關領域進行探索與合作,充分發揮宜信在金融數據、風控和精準獲客等方面的優勢,為金融科技行業與傳統銀行業在業務層面的融合闖出一條新路。兩個合作協議的簽署也為外界帶來了許多關于未來三亞金融業創新發展的期待,以及三亞和宜信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等領域合作的想象空間。
作為宜信“海南情懷”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海南財政廳廳長王惠平指出,“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非常關注領先性和示范性的管理創新,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貿港,核心就是要推動制度創新。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大家對于海南的自貿港建設、自貿區建設,特別是財政的管理創新能給出好的建議,好的智慧。”
“堅持做下去”背后的敬畏之心
中國管理實踐的至高榮譽獎項由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引進并支持,看起來似乎頗為“跨界”。在這背后,宜信有著怎樣的動因?
2017年,也就是該獎項被引入中國的第一年,《哈佛商業評論》在采訪唐寧時拋出了相似的提問:宜信為什么要引進一個與本身不是特別相關的獎項?
在唐寧看來,對企業而言,即便其所在的行業、領域各有不同,管理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且具有延展性。“這個獎項的定位對所有中國企業都有用。當我聽說他在其他國家設有這個獎項時,就覺得如果中國沒有的話,那太可惜了。美國和印度的很多企業家都能從這個獎項中獲益,中國的企業家也應該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這是宜信決定引入這個獎項的主要原因。”唐寧如是解讀。
關于對該獎項的未來規劃,唐寧表示,宜信將堅持做下去。“隨著一直做下去,大家就會對此有更好的理解、知曉和參與,而且還會將成果服務更多的人,這是再好不過的了,如此才能受益更多人。”
唐寧進一步指出,企業家、創業者,特別是中國的創業者,要對管理科學和幾百年、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真知灼見有敬畏之心。“真正的既承上又啟下的態度是比較正確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同時又很清楚自己的不足。”
這種敬畏之心也始終貫穿于宜信的發展歷程中。以宜信的“531”戰略為例,從組織每5年重塑自己一次,到“堅定而靈活的執行,基本正確的路徑,極為清晰的大方向”的三步走,以及“以客戶未來的需求為中心”這一焦點,無不是緣于對行業和客戶的敬畏之心,從而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和不斷迭代的新能力。而這也是宜信基于金融科技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支持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的原因所在。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對中國的管理科學和管理實踐將產生深遠影響。無論行業領域如何多樣,獲獎的優秀企業管理思考模式和經驗都具有推廣價值,可以讓更多企業學習和借鑒,幫助中國企業過好管理關,最終涌現越來越多的擁有世界級水平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