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19年9月4日 /美通社/ -- 伴隨著開學季的到來,人們把眼光聚焦到了校園中,又一輪關于教育的探討熱烈展開。校服產業著名品牌伊頓紀德以自身的從業經驗出發,針對國內校服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希望校園美育得到重視,從而能夠推動校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國內的教育越來越注重美育的部分,教育部長陳寶生今年多次提到美育,他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美育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要發揮美育培根鑄魂、溫潤心靈的作用,幫助青少年從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
關于校園美育,央視名嘴白巖松曾在未來教育大會上提出,在未來教育發展中,教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擁有與時俱進的審美能力是對教育特別大的挑戰。的確,當前的校園教育中,審美教育是缺失的。美的校園是教育發生之地,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傳遞著一種美的情愫,一條校訓,一枚校標,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傳遞著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學生的精神面貌。
校服陪伴著學生成長,對學生的美育有著啟蒙的作用。長期以來,受到教育理念的影響,多數中小學校片面強調規范統一,不重視校服舒適度與美感,往往訂制結構松垮、樣式丑陋的“丑”校服,影響其美學教育、引導認知等功能的發揮,導致學生討厭穿校服。據校服生產企業現狀及校服滿意度調查分析(《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年8月),全國青少年對于校服的不滿意程度達到了70%,感到很滿意的僅占3%。超過80%的學生對于校服款式感到不滿。
作為每天都必須穿著的衣服,如果周圍都是寬大丑陋的“面口袋”,學生在他們審美水平的形成期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幸運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學校、家長對于校服的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千校一服”、“面口袋”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例如,蘇州振華中學在今年6月舉辦了校園美育課程,希望可以將校服文化融入學校的價值理念,通過外在的統一的校服穿著和互尊互敬的一言一行,傳遞詮釋“誠、樸、仁、勇”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浸潤、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禮儀素養、價值觀念,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政府和企業在校服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今年,民革中央關于校服的提案深刻剖析了目前校服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在網絡上引發了關于校服的廣泛討論。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校服產業市場上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了校服產業的發展。以行業內體量突出的伊頓紀德為例,伊頓紀德國際校服以《學院風穿搭指南》和為學校量身定制的禮儀手冊,為中小學生提供服飾穿搭禮儀、校園行為禮儀、校園服飾保養貼士等指導,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穿出自己的紳士淑女范。一套優雅、得體的校服,需要清潔的環境來匹配,而清潔的環境需要美好的心靈來照料,這正是美的塑造。浸潤、熏陶,就是一種美的教育。
對于學校而言,美育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學生是浸潤在校園中的,校園中的一切,包括校園環境、校園服飾、校園文化、教職員工、規章制度等,無一不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影響。如果想要培養出美的學生,先要問一問,校園美嗎?文化美嗎?教師美嗎?校服美嗎?如果都不是,美育終究還是一場空談。因此,要做好校園美育,就需要關注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如同校服這樣的“小事”著手,逐漸地將校園變美,讓學生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