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2019年9月23日 /美通社/ -- 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扶貧開發綜合改革試驗),中國“紅旗不倒縣”、閩東旅游勝地屏南縣結合全域化旅游、古村文創產業、宜居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積極推進“政府+企業+公益”三位一體的閩東特色鄉村建設,并引入宜信、新華社瞭望智庫、中國慈善聯合會、海峽旅游文化傳媒等多家機構資源,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落地鄉村振興戰略。
在屏南縣政府、新華社瞭望智庫的支持下,屏南縣扶貧辦與國內領先的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宜信普惠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除提供多元化數字普惠金融支持,宜信普惠在屏南縣漈下村設立首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整合各方資源,聚焦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文創服務、電商服務,支持當地農業生產技能培訓、生產車間、鄉村文化展廳、村民社區活動中心等“龍漈星創天地”配套服務及設施建設,帶動漈下古村旅游、果蔬等產業興旺發展。
整合資源,奔走在屏南脫貧攻堅第一線
近年來,屏南縣堅決執行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工作主線,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全力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宜信公司從創立初期就深切關注三農發展,通過多元化普惠金融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在宜信“春風計劃”、“谷雨戰略”兩個布局農村的五年戰略規劃下,精準扶貧三階段工作有序落實。第一階段,2009年從陜西西鄉的春風計劃開始,利用模式創新、科技創新實踐點對點精準扶貧;到2013年第二階段進入蘭考縣,利用已經積累的精準扶貧經驗,結合宜信的品牌設計能力和生態圈力量,繼續探索消費扶貧;到現在進入第三階段,利用戰略CSR開放平臺,嘗試探索規模更大的可持續扶貧、鄉村振興和對接企業家、企業主CSR需求的模式。
早在宜信落實精準扶貧的第一階段,宜信公司公益助農項目宜農貸2011年就走進屏南。在這樣“老少邊島窮”的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宜信宜農貸與當地小額信貸扶貧機構“屏南縣小額信貸促進會”開始合作,落地小額信貸公益扶貧,重點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中低收入農戶發展生產。
合作以來,宜信宜農貸通過資金幫扶、銀耳、水蜜桃等農產品銷售、宜農萬里行活動等多個落地項目,支持屏南縣精準扶貧及旅游、文創產業發展。宜農貸先后提供資金支持51萬元,幫扶農戶99人次,幫助農戶大力發展銀耳、水蜜桃等農業經濟產業。屏南縣古村落的旅游、文創扶貧是當地重點扶植的綠色產業,宜農貸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先后組織了近20次宜萬里行活動,帶領全國各地高凈值公益人士來屏南考察,為當地旅游文創扶貧產業發展引入資源。
屏南縣副縣長薛世興在研討會上充分肯定了宜信公司為屏南縣精準脫貧做出的貢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創新扶貧機制、提升造血功能,讓群眾脫貧之路越走越寬。屏南縣扶貧辦主任胡小青指出,宜信支持“龍漈星創天地”建設,非常契合屏南特色鄉村建設思路,希望與宜信的“金融+扶貧”的創新合作,在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建設美麗、文明、殷實鄉村上,形成更多優秀實踐。新華社瞭望智庫執行總裁湯耀國非常認同宜信做公益的視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模式有利于貧困農戶的能力提升,還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
滴水穿石,支持屏南走出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屏南縣歷史悠久,自然風景優越,擁有眾多5A級國家旅游風景區及保護得當、重點規劃和開發的古村落。立足資源優勢,如何做大做強鄉村旅游這篇文章?屏南縣把鄉村旅游作為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以“一鎮一特色”的思路,突出資源稟賦,形成以主要景區為中心,特色旅游小鎮共同發展的格局。在旅游產業、果蔬、菌類產業大發展階段,多樣化的普惠金融服務需求愈發旺盛。許多農戶發展相關產業,難在資金少。
作為新時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意義重大,國家也多次從政策層面提出懇切要求。為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效率和水平,今年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相應階段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融資需求。
屏南縣在2019年6月實現脫貧摘帽,普惠金融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金融如何更好支持鄉村振興,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徐秀玲表示,從春風、谷雨到未來鄉村,宜信即將開啟第三個五年農村金融戰略;第一個五年計劃 -- 春風計劃,通過點對點的小額信貸模式,進行精準扶貧,見證了勤勞和信用的力量;第二個五年計劃 -- 谷雨戰略,成立了蘭考谷雨聯社,通過綜合金融服務和消費平臺閉環,全面支持農戶合作致富,從這一路的探索,我看到了未來鄉村的模樣:它應該是開放的,吸納社會各方資源,它應該是數字的,高科技賦能酷農業,它還應該是人文的,人才聚集鄉情濃烈。宜信愿意與社會各位有志之士一起,培養熱愛鄉村的、有科技能力的新農人,共建未來美好鄉村。
宜信公司副總裁陳越越表示,數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機械化是未來農業大發展的主旋律,需要配套的農村普惠金融創新模式,農機等創新生產資料和生產設備的融資租賃、智能化種植管理等都是宜信普惠在鄉村振興階段重點去落地的模式。在數字普惠金融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同時,農戶能力建設、信用建設、鄉村人才培養同樣是重要環節。在研討會上,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副總干事,“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聯合發起人戴航表示,打造集合影響力,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通過“線上課程+線下實訓+社群營造+項目支持”,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新農人,目前參與直播學習的新農人超5萬人次。
結合漈下村古鎮文旅產業發展需求,宜信普惠還引入海峽旅游傳媒、中望文旅等伙伴。海峽旅游傳媒丁曉玲表示,2018鄉村旅游搜索量比2017年增加30%,一批由中國新中產形成的新生活家正通過回歸鄉野自然、回歸夢想,以及生活方式共享來收獲快樂,“軟鄉村”&“酷農業”才能帶來最深遠的改變。屏南縣可抓住都市人群向往鄉村的情懷,大力推廣特色古村落的旅游品牌打造及推廣。
為更好支持屏南特色鄉村發展,宜信普惠福建分區廈門分中心黨支部將與甘棠鄉小梨洋村黨支部組成“支部共建單位”,通過黨支部共建形式,落地多樣化的助學助教項目,并為小梨洋村的旅游、種植等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扶持資源。未來宜信財富傳承學院也將在屏南落地愛心圖書角項目。 如今,屏南縣正闊步走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相信在宜信公司、新華社瞭望智庫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屏南縣“政府+企業+公益”三位一體的閩東特色鄉村建設將迎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