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0月30日 /美通社/ -- 2019北京馬拉松11月3日早晨七點半鳴槍開跑。今年的比賽時間從9月挪到了開始轉冷的11月初,北京和睦家醫院專家提醒,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下跑步,跑前的熱身和拉伸非常重要。
連續第6年作為北京馬拉松賽事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持商,今年,北京和睦家醫院將在賽道沿途設置10個醫療急救服務站及終點區服務站,50位AED醫護人員及25名從全國招募的醫師跑者,將配合120急救體系盡可能覆蓋醫療救助盲區,在比賽中隨時為跑者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
天冷肌肉拉傷最常見 賽前熱身要充分
在馬拉松賽事中,肌肉拉傷最為常見,尤其是在氣溫較低情況下跑馬拉松,肌肉拉傷的比例會明顯上升。在2012年11月的北京馬拉松賽事中,北京市急救中心共處置傷病跑友1037人,其中有965人是肌肉拉傷。
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介紹,肌肉拉傷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拉傷是一般的肌肉痛,也就是局部炎癥,拉傷的程度非常輕微,但肌肉腫脹。第二種拉傷是在肌肉和肌腱交界處有損傷,炎癥比較重,需要休息。第三種是肌肉挫傷,也就是結締組織、肌纖維受到了損傷,這種損傷如果治療不及時、不恰當,會形成骨化性肌炎。最后一種是肌肉撕脫傷,如跑步時跟腱的斷裂,腓腸肌的斷裂,股四頭肌的斷裂等,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也有一定的發生概率。
天冷時跑馬拉松該如何防止肌肉拉傷呢?路繼科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在賽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一定要讓全身的肌肉都放松拉伸開,尤其是下肢,要進行充分地拉伸鍛煉。另外,跑友跑前一周到一個月期間,應增強核心肌群和下肢的力量及耐力訓練,如果有骨骼肌肉系統方面的疾病,需要在跑前三個月完成治療,經過治療康復后,經骨科醫生全面評估再決定是否能參加馬拉松。
一旦出現肌肉拉傷,要立刻向現場醫務人員尋求幫助,把握治療急性運動損傷的最佳時機,根據 “PRICE處理原則”,即: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要立即停止活動,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傷部位二次受傷或負重,正確處理傷口,幫助減少傷害、止痛和消腫。
路繼科表示,輕微的肌肉拉傷后期可通過物理治療康復,包括按摩、超聲波治療、電刺激等方法治療,也可通過電極將抗炎藥物倒入損傷部位,可使疼痛明顯減輕。肌肉拉傷或部分斷裂,且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在運動康復早期選擇水療療法,水療有利于關節活動并會明顯緩解疼痛。
感冒等呼吸疾病急性期不宜跑步
北馬開跑臨近立冬氣溫降低,是否會對身體帶來更大的挑戰?北京和睦家醫院呼吸內科醫生曹菊介紹,國際上一項調查分析了世界上6個馬拉松比賽中天氣對成績的影響。結果顯示,對馬拉松跑者 -- 尤其是大眾選手來說,成績影響最大的因素首先是氣溫,其次是濕度。根據北京2014年到2018年11月3日的天氣情況,當日的最高氣溫基本為15-16攝氏度,最低氣溫是2-5攝氏度,根據比賽時間,跑友將在10攝氏度左右完成比賽。這個溫度對于跑者而言,雖然有助于實現PB,但一定要注意做好賽前熱身和賽后保暖工作。
這個時期天氣如果遭遇霧霾,其實并不建議進行戶外高強度運動,但不少跑友可能會選擇戴口罩防霾。曹菊表示,有跑者在佩戴與不佩戴N95型口罩的情況下,以相同的速度和跑步距離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顯示在呼吸不夠順暢的情況下,心肺做功明顯增加,血壓和心率升高甚至逼近臨界值,帶來額外風險。因此,跑友可根據自身健康情況權衡利弊做出選擇,可以選用適度降低過濾效果但增加通透性的口罩。
11月天氣轉冷,呼吸道傳染病也進入高發期,常見有嗓子疼、發燒、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生,哮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也容易在秋冬季節上呼吸道感染后被誘發加重。因此,跑者做好預防極為重要。首先要注意密切接觸的家人朋友發生癥狀時,應注意戴口罩隔離,同時加強室內通風,勤洗手避免傳染,前往人流密集區域要主動戴口罩。一旦患上感冒,注意休息,不要在急性發病期內強行訓練跑步,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建議跑者在馬拉松賽前學習訓練正確的呼吸方法,以減少比賽中冷空氣對咽部刺激,比賽當天帶好輕便防風衣物,注意賽后及時保暖。
固定加流動“急救站” 安全跑保障再升級
今年,北京和睦家醫院仍將作為2019北京馬拉松賽事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持商,納入到市衛計委的統一指揮及領導下,協同120急救體系,統一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為加大保障力度,今年將在賽事沿途增加150份醫療物資急救包,總量增至700份。同時,賽道沿途設置10個醫療急救服務站,并設立終點服務區,每個服務站均配備了充足的急救藥品,并供應醫療噴霧。由于馬拉松屬于極限運動,選手在賽事后半程發生風險的概率較高,因此這10個醫療急救服務站本著前松后緊的方式,自賽程25公里起集中設立7個服務站點,加大北馬后半程的保障力度。
為防止出現心源性猝死的惡性事件,組委會將配備50臺AED設備,并由5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和睦家醫務人員隨身佩戴。所有隊員將按照衛計委的統一部署在賽道沿途進行點位分配,并在整個賽程中持續巡視,直到在收尾兔通過后在該站點公里牌處才能結束工作,確保每一位通過站點的北馬跑者都能安全奔赴下一站點。
今年,和睦家面向全國招募了25名醫師跑者,這些醫師跑者將作為“流動的醫療站”,盡可能覆蓋醫療救助盲區,在比賽中隨時為跑者提供醫療支持。跑者在比賽進程中,如感到有任何不適,可隨時向醫師跑者求助,獲取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