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兼顧體驗視角與資管視角的空間創新評價標準,讓凱德旗下項目的有限空間正在煥發出無限精彩。這不僅是一次對企業方向的明確,更是對行業發展方向的再一次引領。
共享單車、長租公寓、新零售物種、互聯網咖啡、網紅店……近年層出不窮的商業新概念,似乎一直游走在資本熱捧和資本泡沫之間。
被資本追逐時,“席卷式”開店引發著現象級消費,當資本走入理性,閉店、退市的消息又不絕于耳。
作為眾多商業新概念的“落腳地”,國內的商用物業市場同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創新速度”。然而,社交平臺上的自拍圖很美,每季度上交的財務報表卻不美。
與高昂投資額相匹配的,只有巨大的運營成本。當“止損”成為創新之后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意味著這些“所謂的”創新更多是新消費大勢之下的“概念制造”,其核心競爭力并不是某些專業技術與資產管理技能。
靠風口“賞飯”,而非靠專業“吃飯”,這不是行業未來的出路。
為此,一直以來憑借“資管專業性”而著稱的凱德集團率先向“套路式創新”say no,在深耕中國25載之際,站在集團戰略高度制定了一套兼顧體驗視角與資管視角的空間創新評價標準,并在集團內部開展了為期近四個月的“創出無限精彩”創新Space大賽。由此激發出的,不僅是全國各地一個個“叫好又叫座”的空間新場景,更為整個行業帶來了豐富而具有借鑒意義的參考模板。
從“單挑兒”到“抱團兒”-- 戰略高度的創新內涵
一項物業就如同一個“連接器”,一端聯系著需求方 -- 使用者、體驗者,另一端聯系著供給方 -- 開發商、運營商。
在如今高度競爭的市場中,面對需求更新速度的加快,項目想要不斷升級體驗感受,就要依靠不斷的投入去改造、優化。只有具備盈利與長期增值潛力的項目,才能進入“投入-升級-好評-價值提升”的良性循環中。
這也是此次凱德在集團層面發起空間創新大賽,并在一開始便制定了詳細、規范、統一的評判標準的初衷。
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凱德集團提出的五項評判標準全面涵蓋了需求方、供給方的主要訴求。
一是空間創新要快速跟進消費習慣的變化:
二是必須時刻以資產管理的視角,對空間創新的投資進行審視性、謹慎性考量:
非量化指標與量化指標相結合,最大化保障了旗下每一個項目都能具備持續可期的發展前景。以至于可以說,這不只是一套比賽評分標準,更是一套新消費時代關于空間創新的“新實操手冊”,關乎需求端的體驗感受,更關乎項目與企業自身的價值。
同時,包括三大業務線、四大賽區的33個參評空間創新案例在內,凱德集團正在持續激勵內部各種業態類型項目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將創新從“口號”落地為實際體驗,將增值從“愿景”轉變為“真金白銀”。
借此夯實的,是凱德集團視為商業運營核心競爭力的“資管能力”,也是凱德品牌價值的長遠發展。
從常規體驗到意外之喜 -- 恰為所需的價值重塑
做商業=做個有主題概念的場景,這幾乎已被視為一項行業“標準”。以至于當一眾主題街區、IP活動等紛紛進入同質化創新瓶頸,運營商業項目就如同一場披著“場景外衣”的資本擴(燒)張(錢)游戲。
早已具有了“場景免疫力”的消費者,甚至不再拍照發圈,流量、粘性、收益更無從而談。
事實上,大家應當辨別清楚場景的“真”與“偽” -- 真正的空間場景化,必須是恰為所需的(實際解決了消費者需求痛點),才能借由形式創造體驗可能。
這從此次凱德空間創新大賽中獲獎的購物中心身上便可一探究竟。
場景體驗的全面營造
在冬季氣候漫長的哈爾濱,凱德廣場·學府繼打造出全市首個自然風情景觀、全市購物中心最大的可人工潛水喂養海水魚缸等特色差異化場景之后,將B1層改造為區域首家文藝潮食主題街區 -- “天空之外 BEYOND THE SKY”。
星空、云朵及眾多隨處可見的精致溫馨布景,給定位為時尚潮流的學府項目營造出文藝、夢幻、有情調的空間氛圍。不只如此,其體驗吸引力還來自于包含餐飲、美妝、生活方式等業態在內的20余個全市首進品牌。
從環境到內容,當關乎體驗的全方位節點都與項目的目標年輕客層相對味,收獲人氣與業績也就自然而然。B1層改造之后的年租金提升超過50%,也讓項目在此次評選中包攬 “頂”點獎(終極決賽中評委票選第一名)和“金算盤”獎 (投資回報和租金收入得分最高)兩項榮譽。
解決痛點的業態創新
在凱德看來,創新思維的基礎是對消費者最本質需求的清晰認知。特別是隨著客群細分與需求細化,更多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個性化需求值得被關注。
為此,當人們看重自然與健康,此次獲得 “好”點獎(終極決賽中評委票選第三名)的上海長寧來福士廣場將東區8樓原本空置的樓頂和物業用房,與萬禾都市農場合作進行改造,打造成為一個與有機美食等相復合的“健康生活綜合體”,創造出一個向上吸引客流的“利器”。
當人們看重生活品質,武漢凱德·西城利用原本位置欠佳的區域改造成為國際少兒馬術俱樂部,并在B1層打造了解決白領早餐問題的八點早市“CASEY秘食”。
當人們看重運動,蘇州中心商場北區頂層及樓頂引入知名運動館品牌洛克公園,成為全市的“最美球場”。
當人們看重生活美學,北京來福士中心與地鐵相連的B2層被打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品味的體驗式共享空間“趣品廊Curio Lounge”。
更為難得的是,在這些全新的空間中,凱德正在承擔起更多公共服務功能。也正是這種“由人出發,回饋于人”的經營理念,讓凱德真正實現了對商業空間的價值重塑,讓人們“有的逛,值得留,還愿來”。
從關系“孤島”到社群共享 -- 高效連接的辦公生態
面對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趨于模糊,不止于升級生活方式,凱德的空間創新同樣致力于優化人們的辦公方式。
從跳脫傳統格子間束縛,到破除標準辦公樓內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有如“孤島”般的關系隔閡,辦公活力的釋放與空間效率的提升,正在打開一個前所未有的辦公圖景。
面向未來的辦公生態
年輕一代成為職場主力軍,辦公空間的靈活化策略越發重要。為了打破封閉式溝通環境,凱德也在共享辦公場景做出更為積極的嘗試。
這在此次獲獎的辦公項目上都有所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于通常意義的共享辦公品牌,凱德在旗下辦公樓所打造的共享辦公空間,并非作為單獨業態而經營。
“我們把共享辦公空間看作一種增值服務,在辦公樓中設立多元的共享空間,去更好地匹配辦公樓內的靈活、個性化需求,從而完善整個辦公生態體系”。
從負責中國業務的凱德集團總裁羅臻毓的闡述中可以看到,出發點的不同,讓凱德的共享辦公得以與標準辦公空間相輔相成,成為需求可協調、盈收互促進的新形態,從而也就帶來了經營層面組合模式、盈利模式的差異。
改造之后,上海來福士廣場共享空間使用率超過60%,騰飛大廈商業裙樓可租賃面積增加3,000多平方米,租金提升超過75%,凱德·國正中心的共享辦公空間吸引了眾多充滿活力的初創企業,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有效激發的社群活力
靈活空間之上,凱德還格外重視“以內容激活社交,以社交構建社群,以社群創建生態”的連接策略,基于具有認同感的辦公樓社群文化,打造出一個健康的辦公生態圈。
例如在上海來福士辦公樓2樓次大堂,全新引入的UNIBROWN由心咖啡將原本閑置的角落,轉變為集“社群活動、商務服務、無人零售、精品咖啡”于一體的多功能社交空間。
國正中心也通過租戶答謝日、白領午間課堂等會員活動,有效激活社群。樓宇內辦公人士、企業之間的活化聯動,創造出了1+1>2的成效。
數字賦能的共享平臺
在凱德集團看來,數字化戰略的意義“一方面要做到賦能今天,另一方面要做到引領未來”。而能夠為多種場景提供解決方案的凱德集團旗下數字化平臺凱德星,正在成為樓宇內“物聯”、“人聯”的紐帶。
借助凱德星,如刷臉進門、藍牙門禁、自助打印、APP預定共享會議室、APP報名社區活動、凱德星積分兌換優惠等諸多功能都得以一并實現,將人與空間的交互進行充分結合,刺激辦公樓活躍率。
憑借最高達到72%的辦公樓用戶活躍度,上海來福士廣場也因此摘得“智多星”獎(凱德星平臺以及會員指標得分最高)。
租戶重組的配套服務
于此之外,服務于辦公業態的配套商業空間,同樣也通過空間創新、場景再造成為提升項目競爭力的加分項。
比如重新定位的騰飛大廈商業裙樓,引入多家 “首店”入駐1-2層,加之整體外觀與中庭空間的設計優化,項目已成為區域潮店新地標。
上海來福士廣場則與知名建筑事務所“murmurlab”合作,將1層通道后區改為超級猩猩劇院主題店,全新的運動場景不僅榮獲2019年健身空間設計大賽優秀設計獎,更讓這里成為“人氣收割機”。
如今,凱德旗下辦公樓已經形成“潮流外型+優質配套+高效社群+全面辦公體系”的全新辦公生態,徹底顛覆舊貌與傳統,以體驗滿意度、溝通效率、辦公活力的最大化推動空間使用價值與資產價值的最大化,創造著全新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包括凱德旗下雅詩閣也逐步推出多種風格的服務公寓主題房在內,凱德對空間價值的深挖已經滲透在其辦公樓、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服務公寓等多元業態上。
面向未來的主動思考與積極變革之下,于項目而言,有限空間正在煥發出無限精彩;于企業而言,凱德的企業創新文化、創新氛圍、創新基因得以不斷強化。這不僅是一次對企業方向的明確,更是對行業發展方向的再一次引領。
對于#凱德,更精彩#的年度品牌主題,凱德集團已經以真正的城市更新伙伴身份,做出了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