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1月27日 /美通社/ -- 近日,“在大城市中更好服務小微” -- 2019上海普惠金融論壇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階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滬舉辦。論壇由上海《新聞晨報》《社區晨報》主辦,上海銀保監局、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研究院、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等相關領導出席。論壇展示了2019年上海金融業突出普惠金融成果并頒布普惠金融專項獎項,中銀消費金融榮獲“普惠金融場景創新獎”。
本次論壇由滬上50余家銀行、同業機構代表共同參與,深度探討關于普惠金融如何服務好上海乃至長三角實體經濟等話題,從政策上、學術上、實際操作上充分交流今年以來普惠金融在上海的實踐,以推進長三角地區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進而對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普惠金融發展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2019年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實施的關鍵之年和攻堅之年,今年以來普惠金融支持政策明顯加碼。在“金融支持實體、銀行扶持小微”這一國家戰略指導下,滬上各家金融機構結合行業實際,打造出具有各自特色的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模式。在消費金融領域,中銀消費金融充分融合“場景消費”+“普惠金融”,深耕場景業務,融入C端用戶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配套B端商戶全流程服務管理系統,業務觸角延伸至全國近200個城市。經過機構自薦、論壇組委會走訪調查、線上問卷評選以及媒體專家內審等多維度評選,中銀消費金融憑借“場景+普惠”特色服務贏得本年度十大普惠金融成果展示“普惠金融場景創新獎”。
在圓桌論壇環節,中銀消費金融場景金融部負責人菅芳和眾多參會機構圍繞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普惠金融數字化、服務實體經濟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菅芳表示,中銀消費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的特色主要是立足中銀集團普惠金融戰略定位,結合中行“1+2”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打造全場景生態體系。自成立以來,中銀消費金融圍繞教育、醫療、消費、3C、車后、裝修等場景,通過整合場景、自建場景、融入場景構建跨界普惠金融服務生態圈,聚焦C端客戶個人和家庭的全生命周期,為客戶提供矩陣式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
順應國家政策和監管要求,中銀消費高度重視塑造普惠金融個性場景化的能力,著力做好普惠金融服務各項客群的落地工作。在服務特殊客群方面,中銀消費金融結合貴州地區特色,創新開發健康醫療項目授信產品“小青果”商戶專享貸,為懷孕滿8周的適齡孕婦解決資金難題,以普惠金融精準扶貧方式提供產前無創篩查、新生兒遺傳病產前篩查和干細胞儲存等服務。
該產品一方面為更多貧困家庭客戶的健康醫療服務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彌補了貴州省內關于產前無創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新生兒干細胞互助共享的不足和空白,提供干細胞相關的大病治療保障,在一定程度減少因病治病和因病返貧的貧困人口。
談到中銀消費金融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和規劃時,菅芳認為,科技賦能和數字化發展能夠提高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通過應用金融科技,中銀消費金融著力在獲客和活客兩大環節降本增效,利用場景更加精準地獲客和活客,擴大普惠金融服務面。
“在前端,我們利用科技賦能整合各方數據描繪客戶畫像,打造獲客模型;在中端,我們基于銀行背景的強大金融屬性,鑄建風控模型;結合兩者,消費金融業務作為銀行傳統個人信貸業務的重要補充,重點面向銀行金融服務暫未覆蓋或覆蓋不全的客群市場,提高普惠金融的覆蓋面。”菅芳如是說。
近年來,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金融深入融合的趨勢下,中銀消費金融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運用科技手段發展普惠金融,降低消費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一是打通推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滿足線上線下全方位場景的客戶多元化需求。二是借助科技手段,降低經營環節的各項成本,向農村等地區延伸消費金融服務,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普惠業務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前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消費金融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有益補充,是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角色。“科技+場景、數字+普惠,讓中銀消費金融的普惠金融服務垂手可得,無處不在。”菅芳總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