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1月29日 /美通社/ -- 今天,由德必集團與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際社群節”頒獎盛典,在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成立儀式現場正式舉行。來自上海虹橋商務區、上海市科委、閔行區政府、以及上海市各相關委辦和高校的多位領導共同蒞臨活動現場,參與見證。
在經歷了橫跨秋冬兩季、覆蓋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多地的活動后,本屆國際社群節的頒獎盛典,首次以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AI風暴”為主題,讓長三角領先人工智能企業匯聚一堂、共同解答: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究竟已發展到了何等關口?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這個名詞,也正在逐步從科幻步入現實生活,并被世界各國普遍視為未來國家間競爭的“關鍵賽道”。從智慧新零售到智慧教育,從智能控制到智能生活,從區塊鏈應用到AI創意產品,在上海市人工智能協會正式宣告成立之際,本屆國際社群節頒獎盛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前沿世界。
我們的人工智能:讓科幻照進現實
本屆國際社群節頒獎盛典上,共計有6家來自于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的企業分別榮獲了相關主題獎項,涉及到智慧新零售、智慧教育、智能控制、智能生活、區塊鏈應用、AI創意產品等多個細分領域和應用場景。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會長章海東表示,這些年來,一旦說到人工智能,大家往往就會想到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之類的形象。事實上,人工智能是一門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所涉及到的產業領域,絕不僅僅局限在“機器人”這一個領域,而是覆蓋了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方方面面。
中國,在這些方面,正在作出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
在本次頒獎盛典上被評為“2019年度最佳新零售企業”的廣州圖匠數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新零售業務的人工智能服務商。
通過數據采集、圖像識別、語義分析、海量數據挖掘等技術,圖匠長期服務于多家乳制品、奶粉、日化、食品、飲料等企業,為企業提供基于扎實可靠的大數據的商業技術咨詢服務,幫助大批零售企業徹底告別了高價、低效的人工核查時代。
還有打造了巨型“中國人英語語音數據庫”、為每位用戶提供個性化、自適應英語教育方案的“年度最佳智慧教育企業”流利說®;
打造了“工博士智能工廠云服務平臺”和“工博士智能制造網”、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智能工廠打造全面服務的“年度最佳智能生活企業”工博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為食品醫藥、軌道交通、太陽能半導體、自動化裝備、鈑金智能工廠、機器人設備等廣泛行業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的“年度最佳智能企業” -- 上海卡邦電氣有限公司;
致力于通過區塊鏈信息化解決方案迅速構建全球信任網絡的“年度最佳區塊鏈應用企業”上海域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每年保持創造8至10個國際品牌產品的速度、以高達95%的市場化成功率,幫助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品牌落地的“年度最佳AI創意產品”公司 -- 時新(上海)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可以說,當前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正朝著專業化、細分化的領域不斷發展,從工業賦能,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一個嶄新的AI時代,正在向著我們大步走來。
當科技遇到社群:打造未來無限可能
中國從來不缺乏創新、創意的理念,缺少的只是對創新、創意的足夠支持與幫助。
從2016年開始舉辦的“國際社群節”,其初衷就是為了通過社群組織的打造,促進文科創企業之間的合作,連接創新力量,碰撞出創意火花,通過生態集聚,營造“萬物生長”的創新創意產業發展態勢。
本次頒獎盛典的“德必和它的伙伴們”發布環節中,德必集團、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以及一批人工智能優質企業共同發出“建立人工智能戰略資源共享聯盟”的倡議,希望今后行業企業、行業協會、產業園區之間,能夠打破壁壘、竭誠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一起推動行業實現更大的發展,這完好地傳承了國際社群節創辦的初心。
從今年8月啟動開始,作為第四屆國際社群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德必參與和協同舉辦的第三屆上海即興藝術節、2019群星MARS創新創業大賽、2019首屆ICCIF國際文創節、南京長江路小劇場話劇節、iF成都創意設計論壇、第三屆中國組織進化年會等一系列富含創意的活動,就陸續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展開。
作為國際社群節的主辦方,德必集團始終在探索通過社群活動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打造獨有的企業生態服務鏈條的道路。作為在中國文科創產業園區浸淫多年的服務商,德必經歷了中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全過程,并深刻地感受到行業進入“生態圈+眾創空間”時代后,所展現出的全新生命力。
從2015年起,德必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市場人社群”,定期在德必的各個園區舉辦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借此讓企業間的訴求實現整合與對接,乃至最終的價值創造的落地。
2019年第四屆國際社群節,更是在此之外,首次通過與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以及長三角地區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的合作對接,積極推動文創、科創產業的互通互融,讓人工智能技術和創新創意理念實現無縫對接,共同探索屬于產業未來的無限可能。
當人工智能技術遇見文創產品、走進居家設計、甚至是走上話劇舞臺,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這個答案,或許就將在下一屆國際社群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