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2月17日 /美通社/ -- 為了提升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更高效地普及肺癌規范化診療知識,“CTONG專家話肺癌”微信公眾平臺(公眾號ID:CTONGPATIENT)于近日正式上線。它是業內首個由知名專家組成的肺癌科普平臺,由國內胸部腫瘤領域領先的學術科研組織 --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簡稱“CTONG”)牽頭,百濟神州全程支持,旨在通過共建“患者知識賦能”體系,借助CTONG在肺癌領域的專業力量,為患者和基層醫生提供權威、全面、深度的肺癌科普,從而推動國內肺癌規范化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以知識賦能患者,提升專業科普可及
在我國,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一的惡性腫瘤。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約為78.7萬,因肺癌導致死亡的人數約為63.1萬[1]。隨著全社會對肺癌防治及前沿診療方案關注度日益提升,在互聯網等渠道上產生了大量的科普資訊,其中不乏有誤導性或專業欠缺的信息。如何去偽存真,儼然成為當前肺癌科普的一大痛點。“CTONG專家話肺癌” 微信公眾平臺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依托于CTONG 專家團隊資源,提供權威的肺癌科普平臺,提升專業科普知識的可及性。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簡稱“CTONG”)成立于2007年,旨在通過設計、開展胸部腫瘤特別是肺癌研究領域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以獲取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促進中國胸部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吳一龍教授表示:“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肺癌患者有了越來越多的臨床治療選擇,將肺癌變成可控的慢性病已經成為可能。為了戰勝肺癌、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既需要臨床醫生不斷提高規范化診療水平,也需要對患者和大眾強化科普教育。我們希望通過‘CTONG專家話肺癌’這一平臺,不僅為廣大患者和基層醫生提供權威、專業、實用的肺癌科普內容和工具,同時也給予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表示:“傳統醫學科普受到時間、空間的制約,導致權威的聲音不能及時、有效地到達有需要的患者身邊,我們希望借助數字化手段,打通醫患雙向交流的通道,去偽存真,有針對性地、系統化地將權威肺癌防治理念和知識傳遞給更廣大的患者,真正做到以知識賦能患者。”
“CTONG專家話肺癌”微信公眾平臺主要提供三大功能板塊。一方面,通過推送科普文章、科普短視頻及訪談類節目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向患者輸出優質科普內容,所有內容將由CTONG專家參與撰寫審核,保證了信息的權威性;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平臺“常見癥狀自查”、“CTONG醫院地圖”、“日常護理”等實用功能幫助患者更好管理疾病;此外,平臺還將定期發布患教會、義診等線下活動信息,打通線上線下的醫患交流。
數字化賦能基層診療,推動肺癌防治關口前移
國務院近期發布的《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而目前我國肺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僅為16.1%[2]。
“要提升肺癌患者平均生存率,進一步提升肺癌早診早治尤為重要,這就對基層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由于各地經濟水平發展不一致、醫療資源參差不齊,我國肺癌基層診療仍舊存在許多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們希望通過‘CTONG專家話肺癌’平臺,借助數字化手段幫助基層醫生更高效地獲得最前沿的診療規范和科研資訊,為推動全國基層肺癌診療規范化出一份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指出:“通過‘CTONG專家話肺癌’平臺,我們希望在患者、權威專家與基層醫生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為中國的患者教育與關愛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也讓基層醫生在腫瘤診治中發揮更多主導作用,對醫患雙方都將大有裨益。”
作為一家植根中國的全球性創新生物制藥企業,百濟神州始終秉承“以患者為先”的企業使命與承諾,聚焦中國癌癥患者所需,在積極探索創新抗腫瘤治療藥物與方案的同時,努力打造全方位、多樣化的患者價值賦能體系。百濟神州公司總裁吳曉濱博士表示:“百濟神州非常有幸參與并支持CTONG打造面向肺癌患者和基層醫生的全新知識賦能平臺。我們希望通過該平臺的搭建,切實幫助患者及時、全面地獲取前沿、權威的肺癌防治知識,探索并實現醫患互動的創新模式。未來百濟神州也將繼續攜手社會各界,整合優勢資源,持續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實現!”
[1] 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等.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中華腫瘤雜志[J],2019,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