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比隆2020年3月4日 /美通社/ -- 樂高集團今日公布其截至2019年12月的年度財務報告。全年收入較2018年同期增長6%,達到385億丹麥克朗。全球零售額同比增長5.6%,在全球市場的整體份額也實現增長。
全年營業利潤達到108億丹麥克朗,較2018年同期增長1%;凈利潤同比增長3%,達到83億丹麥克朗。實現利潤增長的同時,公司還加大了一系列對未來長期增長項目的投資。
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Niels B. Christiansen)表示:“我們對這個業績表現感到非常滿意。我要感謝同事們的敬業付出和杰出貢獻。樂高集團在這一年的業績表現強勁,我們以超過玩具行業發展的速度,在零售額和各大主要市場的份額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還擴大了新興市場的業務,讓更多兒童有機會初次接觸到樂高®玩樂體驗,并從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與許多其他行業一樣,玩具行業也正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社會經濟的變革,不斷重塑和演化。基于我們強大的財務基礎,我們持續對有助于保持領先地位、實現長期增長的項目進行了投資。這些項目涉及創新的玩樂體驗、創新的零售生態系統和進入新興市場的投資,這些努力將會讓我們有能力更好地啟迪孩子們,也就是未來的建設者們。”
樂高集團在各地區市場的零售額均有所增長:美洲和西歐等成熟市場的零售額呈現個位數增長,而在中國市場則獲得了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創新產品組合
2019年度的最暢銷主題系列包括(排名不分先后):樂高®城市組、樂高®創意百變系列、樂高®好朋友系列、樂高®機械組、樂高®經典創意系列和樂高®星球大戰。樂高®哈利波特、樂高®漫威復仇者聯盟和樂高®迪士尼公主系列等產品也表現搶眼。
倪志偉還表示:“看到樂高城市組和樂高創意百變系列等核心產品受到大家的歡迎,讓我們倍感欣慰。這些產品與所有的樂高產品一樣,為兒童提供無限拼搭與重建的可能性。同時,我們對于IP主題系列和能夠將拼搭和增強現實(AR)技術進行結合的樂高Hidden Side也感到非常滿意。”
吸引新的消費者與成人粉絲
2019年,樂高集團推出了其30多年來首個全球品牌推廣項目“樂造新世界”(Rebuild the World),吸引了更多新的關注。
樂高集團還收購了全球領先的樂高成人粉絲數字平臺BrickLink。該平臺擁有超過一百萬的會員,集線上集市、設計軟件和交流社區于一體,讓粉絲們可以自由分享他們的最新拼搭作品。
創新零售
樂高集團持續擴大其全球零售生態系統,在去年開設了150家樂高品牌零售店;升級電商平臺;并加強與零售渠道伙伴的合作。目前,樂高集團在全球已擁有570家品牌零售店,并計劃在2020年再開設約150家品牌零售店,其中的大部分將位于中國大陸。經過升級改版的LEGO.com電商平臺,其2019年的訪客數量較2018年增長了27%,同時與零售渠道伙伴的積極合作也促進了零售額的增長。
倪志偉表示:“零售環境正在不斷變化。如今,消費者希望實體店鋪能夠提供沉浸式的品牌購物體驗,而線上平臺則需要提供價值優勢和便利性。我們正在加大對所有零售渠道的投資,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使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與消費者進行連接。”
擴展業務版圖
中國仍然是樂高集團重要的戰略增長市場。2019年,樂高集團將業務向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進行了延伸。截止2019年底,共計在35個城市擁有140家品牌零售店,其中包括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品牌旗艦店。公司計劃于2020年再開設80家品牌零售店,進入約20個新城市。此外,樂高集團還積極與各大電商平臺推進合作,擴展線上業務,并且在近期與騰訊續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該合作也是樂高集團致力于為消費者打造獨特數字體驗的重要項目之一。
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的投資
2019年,樂高集團持續致力于對社會和地球創造積極的影響。通過當地社區參與計劃、合作伙伴項目和其他外部活動等,共計有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萬兒童獲得了在玩樂中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樂高集團通過繼續投資于太陽能和風能,使100%的業務能源消耗得到平衡。在去年,樂高集團啟動了全新試點項目“Replay”,旨在試驗和推廣樂高積木顆粒的循環使用。
從2020年起,樂高集團將加大在兒童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投資。通過當地社區參與計劃的實施,公司將為數百萬兒童帶來通過玩樂進行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同時,有許多項目會重點關注如何通過玩樂來啟發兒童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樂高集團還將致力于讓產品和包裝更具可持續性,目標是到2025年,其產品包裝將全部使用可持續性材料,一次性塑料包裝將逐步被取代。
倪志偉表示:“如何為兒童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緊迫和重要的議題。80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玩樂如何幫助培養兒童的各種技能,幫助他們解決復雜問題并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深知玩樂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我們將加大投資,支持更多能夠讓兒童在玩樂中學習和發展的項目,鼓勵他們去了解和探索能夠應對現在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