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4月24日 /美通社/ -- 4月21-24日,《商業周刊/中文版》攜手IBM,成功舉辦主題為“非常時期,非常管理”的2020第九屆企業與人才管理論壇·線上研討會。萬余名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及人力資源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在線觀看了直播。
新冠疫情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當前情況下,《商業周刊/中文版》一改過去八年的傳統線下模式,將2020第九屆企業與人才管理論壇進行全新改版,啟動線上研討會形式。本次研討會共分四場四個主題,分別于4月21-24日每日線上直播。眾位業界翹楚各抒己見,共同圍繞企業在各種特殊環境下面臨的人才與管理的問題、挑戰,通過線上視頻平臺來分析現狀、尋找對策。
4月21日第一場研討會主題為“極速轉場:從精益到敏捷”。疫情的影響帶來全新的節奏,也帶來許多未知。危機之下,如何適應這種新的環境和節奏,保持供應鏈穩定,抓準管理的方向,企業的敏捷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研討會由《商業周刊/中文版》事業群出版人、現代傳播執行董事李劍先生致歡迎辭,并以“正確認知危機”為主題,展開了媒體觀察環節。他系統地分析了當前“危”與“機”并存的現狀,梳理了疫情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供應鏈危機等幾個方面的邏輯。也從中國乃至世界的醫療系統、媒體狀況、城市現狀、留學生情況、企業轉產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深入探討。
之后,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中國區供應鏈與采購解決方案總監許晟先生就“時疫之鏡,照出供應鏈的“危”與“機”主題進行了分享,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先生也以“疫情之下迅速崛起的“口罩巨人”為題,詳述了比亞迪自疫情以來迅速轉產口罩的過程。比亞迪致力于從上游的聚丙、聚酯等,到中游的無紡布、熔噴布、鼻梁條,再到下游的醫院等,全方位打造全球最完善的口罩產業鏈和供應鏈。李云飛認為,核心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是企業最大的財富,而企業社會責任則能感染一個企業,在危急關頭展現驚人的爆發力。
4月22日第二場研討會主題為“黑天鵝背后的人才轉型”。 2020開年一只“黑天鵝”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大環境下新消費、新形態、新模式、新市場依然不斷涌現,對于人才的需求也依舊旺盛。法國里昂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創新中心聯席主任唐秋勇先生首先帶來了學界觀點“疫情之下,人與組織關系的巨變”。他認為,隨著技術以及商業環境的變化,人和組織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超大規模的變化和徹底的顛覆。而這次疫情就是這種變化浪潮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催化劑。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形式的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將大量的被更具有藝術性和創意性、技術含量更高、更具有流動性和自由交互性的工作所取代。
隨后,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人才與轉型總監馬芳女士帶來了主題演講“AI驅動的人才和工作場所數字化重塑”。脈脈聯合創始人兼招聘業務負責人王倩女士也分享了主題“后疫情時代的人才流管理”。
4月23日第三場研討會主題為“非常態下的企業管理”。非常態的情況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認知、行為習慣和消費方式,也為各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遷,而一家企業是否智慧,是否能由內而外的進行自我認知以及轉型,就顯得尤為重要。《商業周刊/中文版》事業群執行主編范榮靖先生首先帶來了媒體觀察“從‘非常態管理’到‘常態化治理’”。隨后,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創新體驗業務總經理于海霞女士也分享了主題演講“認知型企業的企業戰略和體驗”。她提到,在傳統企業到認知型企業到轉型旅程中,有三個要素為這些新型業務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后盾,那就是開創性業務平臺,智能化工作流以及人性化企業體驗。面對疫情,企業只有積極搭建開創性業務平臺、將呈指數級的技術融入智能工作流、創新企業體驗,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懼未來,勇立潮頭。之后,金蝶高級副總裁,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李旭昶先生也就“疫情之后,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新方向”發表了精彩演講。
4月24日第四場研討會主題為“遠距離,近科技:新情境下的管理”。 新冠疫情爆發后,互聯網辦公及數字化管理迎來了一波熱潮。這種高效的模式預計將會持續推廣,而AI、5G、物聯網等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賦能并影響企業智能管理的發展與未來。在此主題下,《商業周刊/中文版》科技版副總監方李敏首先發表媒體觀察“下一階段互聯網+的新風口”,之后SAP中國人力資源業務線解決方案負責人劉家驥、聯想集團全球學習與發展團隊高級總監Hwang Jann Lee也分別就“科技如何敬畏人性: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中的正能量”,以及“需求先行:數字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與案例。
《商業周刊/中文版》已成功舉辦了九屆“企業與人才管理論壇”,持續關注和探索不斷變化中的商業趨勢下企業與人才管理戰略變革。未來,《商業周刊/中文版》將繼續緊握數字時代脈搏,立足企業與人才管理領域,引導創新智慧,領航前沿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