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6月16日 /美通社/ -- 2020年農歷新年前夕,一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蔓延全國。而這場疫情對全世界來說不僅僅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也是一場經濟危機。
眼下,世界正直面百年未有之大疫情,鞠建東教授結合全球經濟態勢,提出競爭共存:三足鼎立的雙層治理體系和關于建立亞洲衛生與經濟共同體的思路和具體實現路徑等學術觀點。
鞠建東教授與他率領的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團隊緊緊圍繞著現實背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針對疫情之下的世界秩序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充分發揮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在理論研究、國際交流及政策溝通上的優勢,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全球發展。
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 -- 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依托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專注于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及全球治理的學術、政策與企業研究機構。目前在研項目包括疫情經濟學、亞洲共同體、重大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開發性金融等。中心以“集聚英才、扎根中國、服務世界,用思想建設新世界”為使命,致力于成為中國和世界最優秀國際經濟學者的研究與交流平臺,推動國際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與應用;產出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全球發展的研究成果。
中心理事長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擔任。朱院長一直從事經濟金融理論研究,并具有豐富的金融實踐和管理經驗;曾參與中國重大的金融改革工作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央銀行的管理,熟悉宏觀經濟管理、金融市場、金融監管,曾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工作,具有豐富的國際金融工作經驗。
圖中人物(從左至右):朱民、鞠建東
中心主任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鞠建東擔任。鞠教授2014-2017年擔任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2009-2015年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1年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駐學者、訪問學者,世界銀行咨詢顧問,1995-2014年擔任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經濟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產業組織,在國際一流學術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曾獲2016年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2020年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獎經濟學類一等獎。
中心團隊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專員、兼職研究員、行政人員等2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7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5人,具有碩士學位者5人;具有海外留學和/或訪學經歷者16人。
從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學術領域碩果不斷累積,其中,
縱向課題:
- 妥善處置中美經貿摩擦風險研究
- 開發性金融研究
- 重大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研究
- 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研究
- 經濟全球化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研究
英文發表:
- Structural Change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Dynamic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07, 2020
- Ju, Jiandong); Li, L (Li, Li); Nie, GY (Nie, Guangyu); Shi, K (Shi, Kang); Wei, SJ (Wei, Shang-Jin
- Nonlinear Capital Flow Tax: Capital Flow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Crisis Prevention in China
-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27, No. 4: 1-28, DOI: 10.1111/cwe.12284 JUL 2019
- Ju, Jiandong); Li, L (Li, Li); Nie, GY (Nie, Guangyu); Shi, K (Shi, Kang); Wei, SJ (Wei, Shang-Jin
-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booming real estate markets on corporate TFP: evidence from China
- Accounting & Finance, 58(5), 1319-1345 MAR 2019
- Lu, B (Lu, Bing); Tan, XF (Tan, Xiaofen); Zhang, JH (Zhang, Jinhui)
- China and the SDR: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rough the Back Door
- Quarterly Journal of Finance,Vol. 9, No. 3 (2019) :1-36. Published 18 February 2019
- Barry Eichengreen; Guangtao Xia
中文發表:
- 三足鼎立:中美貿易摩擦下的國際貨幣新體系
- 中美經貿實力對比及關聯分析:量化視角下的綜合考量
- 美國國家緊急狀態下的華為事件
- 雙邊沖突的理論與實踐
- 新新經濟地理學多地區異質結構的量化分析:文獻綜述
- 以“鏡像戰略”抑制貿易保護: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 三足鼎立:中美貿易摩擦下的國際貨幣新體系
- 人民幣預期匯率變動與虛假貿易:基于套匯視角的分析
政策報告:
- 《人民日報內參》
- 美國或從四方面對我發動“金融戰”
- 多措并舉積極應對美國金融制裁
- 《新華社內參》
- 中國應抓住“窗口期”盡快啟動加入CPTPP談判
- 貿易戰的暫停并不改變中美經貿關系的競爭本質
- 貿易戰暫停期需“補洞”
- 美國對外經濟制裁慣用手段解析
- 如果金融戰爆發,中國該如何應對
同時,樹立許多廣受各界好評的品牌活動:
- 2019年首屆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 彭校致辭,九位跨國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齊聚清華蒙民偉音樂廳
- 百余家媒體三千余篇報道
- 第二屆“2019國際貿易關系與全球化重構”學術研討會
- 各個會場共報名超過3000人次,共征集文章200余篇,志愿者投遞簡歷近300份,發言嘉賓50余人,開幕式在清華大禮堂,觀眾過千人
- 國內外前沿宏觀經濟學者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 2019年共舉辦17場CIFER宏觀與國際經濟Workshop
- 2019年共舉辦15場成府路國際宏觀午餐學術討論會
- “跨國企業家”品牌項目
- 課程:目前全球化面臨結構性調整,中國市場即將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加上人工智能的技術革命,跨國企業越來越重要,且都面臨在全球布局的調整。推出這樣一門課程,吸收境外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學習境內優秀企業如何面臨技術革命的挑戰,增進跨國企業之間的交流,引領中國和全球跨國企業的發展
- 學術:跨國企業家評價體系
- 活動:跨國企業家論壇
- 項目:全球領袖項目
面對這場疫情危機,人類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從的歷史橋頭。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疫情沖擊下的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故此,新冠疫情造成的公共衛生和經濟影響以及相應的政策效應亟需國內學術界的研究和關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成立了疫情經濟學項目組。CIFER后續也將陸續推出疫情經濟學的相關線上線下講座,歡迎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關注中心相關研究的有識之士多多參與和支持。
CIFER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