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20年7月25日 /美通社/ --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多次強降雨天氣過程,降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多地降雨量超歷史極值,給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造成一定損失。在此次災害中,江西、安徽、湖南、江蘇等省份多區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淹,將導致水稻大幅的減產。
公益直播架橋梁,知識農資“雙馳援”
當前,正是早稻收獲、晚稻栽插和秋糧作物生長發育重要時期,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急受災農戶之所急,迅速組織拜耳悅農堂的植保技術專家于7月23日-24日舉辦了以生產自救及災后作物管理為主題的直播,并通過與快手直播平臺、安徽農村廣播合作,將寶貴的災后生產自救技術迅速傳遞給災區農戶。
在本次直播講座中,拜耳悅農堂專家在線普及了水稻受淹后的一系列應對方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了“排水、查苗情、下打上噴”等一系列自救步驟。直播中,拜耳悅農堂專家還冒雨來到了受災地區的田間地頭進行了實地講解和演示,形象地對比了采取保苗措施前后的效果差異。
與此同時,拜耳還在直播期間,向受災種植戶提供免費拜耳安泰生®樣品申領,用于搶救災情的殺菌劑產品,結合農技指導“雙管齊下”,解種植戶燃眉之急,助災區迅速恢復生產。
“因期制宜”巧施策,多效合一挽收成
據拜耳悅農堂專家介紹,針對受災水稻的不同發育階段,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對應的保苗自救措施。例如,對于湖南、江西部分雙季稻區域,早稻處于灌漿結實期,受淹后土壤通氣不良,影響根系生長,易導致減重減產。針對這類情況,需要加強田間病害管理,通過殺菌劑和葉面肥混用,盡量減少損失。
對于江蘇、安徽等區域的單季稻,水稻正處于分蘗期至拔節期,受淹后根系呼氣不暢,水災后作物傷口較多,易造成基腐病、紋枯病等病害蔓延。此時需要快速提高水稻生根能力,抵抗病害侵染。
對于部分遲插遲播區域,目前水稻處于苗期,此時耐淹能力相對較強,但出水后秧苗黑根多、苗矮小,分蘗少,基莖窄,抗病力弱。此時搶救的主要目標是快速提苗:在及時追肥促進稻苗生長的同時快速生根,提高肥料利用。
針對災區受淹作物的現狀,拜耳拿敵穩®、沃生®、安泰生®等一系列科學高效植保產品可以從殺菌防病、強化根系、補充營養、促進分蘗等多個方面起到保苗恢復的良好效果。針對不同的受災情況合理搭配使用,能夠幫助種植戶有效挽回收成,減少損失。
此次馳援受災種植戶的公益行動,只是拜耳與廣大中國農戶同呼吸共命運、傾力保障農業增產豐收的體現之一。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疫情等挑戰面前,拜耳通過農資保障、公益培訓、無人機植保等多種方式,相繼參與到了保春耕、保夏糧、防治新型外侵蟲害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戰役”當中。今后,深深植根中國的拜耳將繼續獻策獻力,為打好小康之年“豐收保衛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