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8月13日 /美通社/ -- 8月9日至11日,好公益平臺“規模化學院”2020年線下課程培訓在湖南長沙舉行。百余名平臺伙伴參加了伙伴協同活動和5門課程的學習。結交了新朋友,收獲了新知識,促成了新合作,收獲滿滿。
伙伴協同:建立信任,促成合作
好公益平臺是由南都公益基金會聯合多個公益伙伴發起并成立的。目前,平臺上共有49個優質公益產品,此外還有38家各地樞紐合作機構、29家聯合共建機構和戰略合作伙伴等不同領域的伙伴。為加強伙伴間的鏈接并促成更多深度合作,此次規模化學院長沙聚會特別安排了伙伴協同活動,幫助伙伴加強了解和聯系。
8月9日,各方伙伴在“社區參與行動”的支持下,通過開放空間技術提出討論主題并開展自由討論。所有話題均由伙伴自主提出,涵蓋如何促進品牌機構與樞紐機構合作、如何建立有效的項目評估體系、如何傳播項目的有效性、公益行業人才培養、中國鄉村兒童早期發展等,足有十多個。隨后,話題發起人召集“志同道合”的伙伴自建小組開展討論,圍繞討論產出,每個人思考并制定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
“我們小組的討論的主題是樞紐機構和品牌產品如何更有效地對接。小組成員中既有樞紐伙伴,也有品牌伙伴。剛剛的討論中,開始時大家互相吐槽,但最終達成了有效合作的共識。我作為樞紐伙伴的代表,制定了5個步驟的個人行動計劃,包括主動出擊向品牌機構做自我推薦,通過組織路演向本地伙伴展示項目優勢、對項目類型進行細分并跟進在本地落地后的服務情況,以及明確樞紐和品牌的權利和義務,定期總結交流等。”好公益平臺樞紐伙伴李女士說。
多門課程,按需選擇
8月10日和11日,伙伴們迎來了緊張的課程學習。在2019年規模化學院核心課程和伙伴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好公益平臺今年分別與益響團隊、上海紐約大學金敏超博士,方德瑞信團隊和普華永道團隊合作,對課程進行升級或新研發五門課程,伙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好公益平臺在支持伙伴實現影響力規模化的過程中發現系統思維非常重要,“系統”是龐大的、復雜的且動態變化的,全面理解一個系統極具挑戰。好公益平臺與益響團隊合作,希望通過《系統思維視角下的規模化戰略改進(進階版)》這門課程,幫助伙伴從系統的視角來看待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了解自身在系統中最合適扮演的角色,并在關鍵環節上推進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以及了解如何有機地撬動和整合系統中的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推進影響力的規模化。
《規模化場景下的評估思維(進階版)》由上海紐約大學金敏超博士授課。課程主要介紹了因果鏈工具,通過課堂練習幫助伙伴們“細細拆分”各自項目的因果鏈,幫助公益伙伴厘清項目邏輯,找到項目評估指標。同時,課程還將因果鏈工具放到規模化場景下,講解在規模化復雜場景下項目因果鏈的分析和梳理方法。
在前期伙伴需求調研中,不少伙伴都提到,自己做好并不難,但帶動落地合作伙伴一起做好很有挑戰。針對這一問題,好公益平臺與普華永道中國聯合研發了《落地機構管理與質量控制》課程。課程結合規模化不同合作模式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可持續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等六個維度分析了落地機構管理的要素,并圍繞項目質量管理的方法論、過程和工具進行了分享,為品牌伙伴做好落地機構管理和項目實施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對探索影響力規模化的公益伙伴來說,充沛的資金支持是項目發展的必要因素。好公益平臺邀請方德瑞信團隊為伙伴們帶來了《疫情常態化下如何做好品牌籌款》和《聯合籌款機制盤點與實施策略》兩門課程。前一門課程梳理了非營利組織品牌和籌款的通識,分享了新冠疫情可能對籌款造成的影響、品牌籌款的常用策略。伙伴們圍繞如何擴大單品的品牌籌款力,如何從單品品牌籌款走向機構品牌籌款、多品類品牌籌款和生態鏈籌款分組展開討論。8月11日,結合影響力規模化的具體情形,課程聚焦聯合籌款的主題進行了分析。
“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出差參加線下活動,受到了很多啟發,特別是第一天的協作活動,看到了品牌機構和樞紐機構兩方的關注和需求以及他們的不同視角,感覺兩方在討論中也發現了一些過去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也讓我對各地的公益生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另外,我參加了《規模化場景下的評估》這門課,收獲良多。因果鏈工具對于項目資助官員來說也是個非常有用的項目分析與跟進工具。感謝好公益平臺提供的機會,也希望平臺以后能夠繼續發起更多不同行業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有效交流。”好公益平臺聯合共建伙伴代表、澳門同濟慈善會項目資助官員翟希婷說。
本次規模化學院長沙線下培訓得到了好公益平臺樞紐合作伙伴 -- 湖南樂創公益慈善發展中心的協助和支持。成立規模化學院,是源于好公益平臺此前的一項調研發現,無論公益產品處于哪一個發展階段,其規模化最大阻礙都與組織能力或資源緊密相關。2019年,好公益平臺成立“規模化學院”,整合資源支持公益項目提升規模化相關能力,支持他們高效和大規模地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