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威2020年9月24日 /美通社/ --
《舊約·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人與光的關系,非常古老。
人們在黑暗的環境中感到不安,光在人類身心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過去,人類學會了控制火。第一次在黑暗中擁有了探路前行、保衛家園的工具。從蠟燭、燈籠到LED燈具的光學技術的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依舊場景千變萬化,但初衷從未改變——讓人感到舒適與安心。迄今,這依然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突破之一,也啟發著后人延續對光的運用和營造。人類所獲取的外部信息,有80%是通過眼睛攝入。也就是說,知識的傳遞依賴于光。當然,光具備不同的功能作用,意味著在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們需要合適的燈光確保操作活動能安全地進行、居家環境中被溫柔的光環境籠罩。柏曼開發的燈具運用了多種技術方案來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
“You have to feel comfortable and safe with light. Every luminaire we developed must achieve this goal. ”“你能感受到光帶來的舒適感和安全感。德國柏曼開發的每一個燈具,都必須達到這個初衷。” 德國Paulmann柏曼設計師Michael Calcada如是說。
柏曼的設計,起源于德國包豪斯理念,簡潔利落風格鮮明。包豪斯設計的顯著特點是所有的元素都需要滿足一個功能使命,其他繁瑣而無用的設計,都是沒有價值的。柏曼亦遵循這一理念:為“用”設計,為人前瞻,為美呈現。
隨著光學技術的穩步成熟,過去滿足日常所需的功能性的燈光已轉變為裝飾性燈光。在不同的房間,人們會想根據不同的情景選擇照明燈具,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來給房間調色。光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個性化,也更適應個人需求。例如,夜晚看電視,比起男士,女士更想要不同的燈光效果來營造氛圍感。在未來,燈具會更加智能,能夠適配終端消費者不同的場景應用。
在做設計時,戶外照明產品的研發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領域,設計師和工程師不僅要考慮單一場景的功能需求,還要從技術應用層面考慮如何讓光自然地融入大環境中,甚至是帶來更正向美好的變化。隨著LED技術持續發展,這賦予我們比二三十年前只有鹵素燈那個年代更多更多創造的可能性。
當然,大眾用戶需求也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我們需要滿足人們越來越個性化的燈光方案。現代數字化技術對于燈具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將通過生產工藝上的創新,推動照明控制智能化、個性化,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組裝和再設計。
柏曼所理解的時尚是不過時的。就像柏曼7年前設計的一款產品——Tonda,現在依然有許多用戶購買它。從設計和實用性上這是一款時尚經典之作,干凈利落的線條,上下發光面均可以獨立控制—— 既能應用于許多情境,又能滿足多種光源調控需求。
德國Paulmann柏曼設計師Michael新設計的靈感來自很多方面,通過參加時裝、家具或汽車等等行業外的展覽來啟發靈感,導入將來要設計的方向。關注新材料或制造工藝的運用也能帶來新啟發。也會回顧多年前的一些大膽的創意想法,由于技術的突破,放到現在已經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其中一些也會做進一步開發。例如,LED技術發展對于我們來說,絕對是革命性的——以前為確保產品性能必須用大件的散熱器,現在的尺寸變得小得多。這些都為新設計提供了“再次被選擇”的可能性。
靈感從走出門外,到細細觀察生活環境。
“我曾經在周末的時間去迪斯科舞廳當了許多年的DJ,主要是播放House和Techno類型的音樂。90年代中期,德國的Techno和House音樂氛圍極其興盛,除了派對很多外,還有這么一個群體十分關注技術創新。例如,第一個家用電腦合成動畫誕生,花了許多天才弄出2分鐘的動畫來;獨立時裝品牌在帶著自己的設計,在這個時代百花齊放。那些Techno的現象(俱樂部老板,派對動物、藝術家)是獨立于行業的,他們還創立了自己的音樂廠牌。那是令人興奮的年代,不只是關于唱片和音樂,直至今日我們都能感受到它的影響。看到過去的創新發明,在今天已經是標配了,這真的很有趣。”
作為柏曼的設計師,Michael 一年會到訪中國2-3次,已經去過一些地區,現在要挑一個他最喜歡的城市實在太難。北京標志性的故宮和長城絕對的讓人印象深刻,還有上海的時髦摩登,廣州的周邊地區也是非常贊的,可以找到古色古香的沙灣等。因為中國是個令人振奮的國家,他說很難講出最喜歡哪里,每個地方都各具特色,這些是歐洲人不太了解的。“我希望我能有更多時間去到訪山脈或者去北部看沙漠。” 喜馬拉雅山和戈壁沙漠早已被列入他的“拜訪”清單。
當然,市場端常常會有急切想要融入中國元素的沖動,但Michael相信這種做法不是必須的。他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做一個符合中國用戶使用需求的德國設計,并非生硬的融入中國元素。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讓中國人設計一個德國產品也是困難的。因此,柏曼的目標是,做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但它依然保持著德國設計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