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第三屆“中德神經康復論壇”于上海成功舉辦

共促中德學術交流,推動神經康復發展
2020-10-27 14:01 6623
10月24日,由上海市康復醫學會、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霽達康復品牌、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德國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復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年第三屆“中德神經康復論壇”,在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成功舉辦。

上海2020年10月27日 /美通社/ -- 2020年10月24日,由上海市康復醫學會、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霽達康復品牌、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德國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復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年第三屆“中德神經康復論壇”,在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成功舉辦。論壇吸引了線下150多位學者參會,線上逾萬人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參與了這次學術盛宴。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中國康復醫學會老年康復專委會主任委員和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潔皎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腦卒中中心主任李剛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神經內科常務副主任劉德志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包關水博士,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康復治療部副主任陸佳妮主管治療師,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復醫學中心Robin Roukens博士,Katja Jochum治療師長,Burgerland GmbH康復醫學中心Gabriele Eckhardt女士, Gesundheitspraxis Kneepkens康復醫學中心Nicolas Beck先生,霽達康復支持的SIMC康復醫學科的舒樂博教授、 廖華醫生、 桑賢明治療師長和李艾蓮護士長參與論壇,就德國神經康復模式理念和中國卒中康復實踐等相關課題做了分享。

通過最新研究解讀和真實案例討論,中德專家的真知灼見匯聚成臨床共識,為神經康復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在新冠疫情后期新冠引起中樞感染和神經癥狀的康復解決方案成為焦點中德專家群策群力送來了許多的實用經驗和建議。

全程卒中管理,重評估早干預,中德經驗融匯

越來越多神經內科專家開始重視患者卒中后的生活質量,并積極參與到腦卒中全程管理中來。其中,采用早期溶栓或取栓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預后指標成為重點關注的話題。李剛教授從預測因素到評估量表,回顧了NIHSS,FIM、mRS、Barthel、ABCD 、ICF等常用指標的預后相關性和國際研究結果。李教授在總結中指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和動脈介入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全程卒中管理使用臨床及康復評估量表更有助于早期干預并判斷患者康復預后。

提到腦卒中重評估、早干預和全程管理德國是國際上最早的踐行者之一。 在霽達康復《2018-2019年度康復臨床成果及質量報告》中提示,發病0-6個月內入院的卒中患者,經過德國康復霽達模式治療后,早期巴塞爾指數(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均改善率高達78.6%(1)。廖華醫生在論壇上還展示了霽達康復2019-2020年的臨床成效數據,并與德國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復醫學中心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發現效果基本一致。廖華醫生還從典型病例評估到治療,分享了霽達康復特色的分層級評估:包括整體評估、局部功能評估和個體評估。根據霽達康復分層級評估可以綜合預測患者預后,確定局部量化治療目標,以個體化評估的精準定位,實施循證醫學為依據的早期康復干預,使患者獲得超出預期康復療效。

包關水博士和劉德志博士在各自分享的課題中,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個體化評估或神經康復早干預對預后的獲益。 

多學科康復治療,團隊一體化合作,揭秘德國康復霽達模式

舒樂博教授以患者A.G.中風后的完全性失語通過德國言語康復恢復正常溝通為例,展示了德國神經康復模式在中風后失語癥的言語治療,涉及MIT旋律音調治療、CIAT限制性誘導失語癥療法和ILAT 強化語言行動療法等循證為基礎的語言治療。在腦卒中多學科治療中,言語康復早干預能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生活和社會。 

關于多學科康復的霽達特色還得要提一下團隊治療和康復專案管理,治療師長桑賢明和護士長李艾蓮分別就這兩個話題作了生動的分享。桑賢明介紹了德國從ICF的核心理念到多學科團體治療的開展情況,涵蓋了從篩選病人、設定目標、選擇活動、執行評估、反饋調整等團隊治療的特點優勢和應用前景。李艾蓮則介紹了霽達康復如何與患者和家屬之間進行積極溝通,督促患者治療,確保治療和護理計劃能夠得到連貫、持續、高效的全程康復管理。 

后疫情時期,新冠病毒的神經損傷康復,中德交流應對方案

新冠疫情當前,許多COVID-19感染者出現神經系統損傷癥狀,例如頭痛占10%,疲乏占50%,嗅覺減退16%、味覺減退11%等(2),冠狀病毒損傷顱腦和神經系統為神經康復帶來了新的課題。鄭潔皎教授分享了后疫情時期神經康復標準化在國內尤其是上海的實踐,為康復治療質控提供了經驗。

Robin Roukens博士和Gabriele Eckhardt女士也分別以案例分享的形式介紹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在德國的進展和他們如何對癥處理的經驗。

結語

作為論壇主辦方之一,勃林格殷格翰健康創新事業部負責人耕貝克先生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理念,勃林格殷格翰作為全球卒中治療領域的先驅,堅持為卒中的預防和治療貢獻力量,致力于將全程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創新手段應用于神經康復,惠及中國患者。同時,他也希望通過中德兩國的交流合作,加快科學研究的進展,正如本次論壇主題所倡導的——“同心共霽,達愈未來”。

參考文獻:

(1). 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霽達康復SIMC康復醫學科編撰《2018-2019年度康復臨床成果及質量報告》
(2). Carfì A, Bernabei R, Landi F et al. Persistent Symptoms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COVID-19. JAMA 2020.

消息來源:勃林格殷格翰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醫藥健聞
微信公眾號“醫藥健聞”發布全球制藥、醫療、大健康企業最新的經營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