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6日 /美通社/ -- 近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承辦,“絲路之星”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與烏魯木齊科銳高新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全國博士后云端學術交流會 -- 新疆首屆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論壇”重磅開幕。眾多疆內外醫藥行業專家人才齊聚線上,旨在深入探索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在疫情之下的發展動態及機遇轉型,推動新疆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加速絲綢之路經濟帶醫療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科銳國際副總裁段立新受邀出席,并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后疫情時代大健康產業人才趨勢及獲取策略》的主題分享。
“政策+市場”雙輪驅動 機遇與變化共存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二胎政策”放開等影響,國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家對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度重視,密集出臺政策引導和支持,在“市場+政策”雙重驅動下整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產業規模持續攀高。在剛結束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再次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產業角度來看,這意味著在“十四五”時期,大健康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疫情再次喚醒了大眾對于日常健康生活的意識,醫藥生物在內的大健康產業逆市上揚,新機遇、新機會、新變化不斷涌現。科銳國際段立新認為,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政府重視、資本涌入、生物技術、互聯網技術驅動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醫療改革將越來越注重質量、效率與創新,同時,企業也需要建立創新模式,包括銷售模式創新、圍繞醫院/醫生/患者/政府的互動創新等。
“一將難求”常態化 跨界人才受熱捧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在大健康產業發展和變革的趨勢背后,映射出大健康人才需求的變化。科銳國際副總裁段立新透過行業視角,分享了后疫情時代醫藥大健康行業人才的四大趨勢。他認為:首先,整體醫療環境和政策落地之后,行業人才對于外部機會的選擇趨于謹慎;其次,各外資戰略轉型特藥領域,特藥將成為普藥代表擇業和轉型的首選;第三,內外資企業人才呈現雙向流動;更重要的是,行業人才跨界爭奪將愈演愈烈。
同時,針對熱點板塊人才需求的趨勢,段立新重點從傳統仿制藥公司、體外診斷/第三方檢驗/器械、醫療服務、互聯網醫療等領域切入,引起關注的是,醫藥大健康人才缺口較大。隨著產業創新發展,技術加速進步,對人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研發類人才、高精尖人才、復合型人才將成為大健康行業的“香餑餑”,競爭狀態將趨于白熱化。
未雨綢繆早當先 主動出擊“攬”人才
“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獲取優質人才?”成為大健康行業熱議的話題。尤其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組織的變革,亟需大健康企業管理者具備戰略性、前瞻性、策略性思維,建立人才供應鏈,以適應未來的模式轉型并在競爭中立足。
段立新建議,企業首先需要建立核心競爭力,善加利用社會化分工,未雨綢繆,不斷加強應對變化的能力;其次完善內部培養機制,注重專業人才、多元化人才以及年輕人才的培養,同時外部招募創新人才,做好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在企業轉型中做到心中有數、心中不慌。尤其在當下人才雇傭方式的多元化和彈性化,靈活用工逐漸火熱,企業需要快速轉變用人思維方式,通過多元化的就業形式引才、留才。
此外,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不同于東部地區,專業人才的獲取難度更大。段立新進一步建議,西部地區的企業要更加善用人才地圖,掌握關鍵人才的畫像、信息、動機,并充分借助專業合作伙伴的優勢力量,采用多元化的招聘渠道與用工方式,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主動出擊。據了解,此前科銳國際已有幫助新疆當地大健康企業成功招攬適配人才的豐富經驗。
作為首家登陸A股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科銳國際在醫療大健康領域深耕服務24年,擁有200余名大健康人力資源顧問,深諳行業客戶的痛點、難點和需求。未來,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科銳國際將通過“行業+商圈+職能”不斷地垂直細化服務顆粒度,加強大健康垂直領域招聘平臺以及HR SaaS技術升級,為大健康企業和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化、精細化服務,助力夯實健康中國人才支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