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16日 /美通社/ -- 中國互聯網從來不缺少讓人驚嘆的奇跡,但雙11一定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個。2020年,58.3萬筆/秒的交易峰值,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457倍,又一次刷新全球最大流量洪峰紀錄。數字之外不僅僅能夠看到電商、零售、物流的數字化轉型加速,還有傳統制造、交通、甚至房地產等千行百業的產業變革。在這一場全場參與的雙11戰役中,少不了算力基礎設施的支撐。
“快遞搶跑”的背后,傳統不再傳統
今年“雙11”付尾款后,5分鐘送達、6時33分進口清關突破1000萬單、18小時內337個城市收到包裹……支撐快遞“搶跑”的背后,是中國物流網絡系統遷入“云端”、大數據AI調度、智能機器人負責分揀、自動化流水線加速出庫、“復興號”首開貨運專列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措施發力護航。
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支持,物流公司可以預測某個產品在某片區域的銷量,將不同區域大大小的倉庫和數據中心建立聯系,基于大量的包裹物流配送模型進行分析計算,提前或在成本、資源匹配最優的時候把產品發到就近倉庫,讓快遞包裹提前就位。同時,智能化物流倉庫可以基于智能機器人,對快遞包裹進行自動化分揀出庫,通過智能路線規劃,讓快遞更快到達。
雙11不僅僅是互聯網、物流等業務變得火爆,金融、運輸、零售、制造,各行各業都開啟了加速模式,許多制造企業通過數據中臺打通了線上線下銷售數據孤島,房地產大佬們進入電商通過精準的數字營銷培養并利用客戶線上消費習慣。而在由AI、云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創新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后端的數據中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無論是擁有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阿里、騰訊等業界巨頭還是中小規模的企業數據中心,都在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IT服務能力,而這就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服務器。
應對算力關鍵之戰,未來已經到來
為了應對短期算力爆發性需求,電商企業如阿里、京東、蘇寧等在雙11前幾個月就會提前部署算力設施部署,并進行4、5次的全鏈路壓力測試,模擬雙11期間的算力場景,保證實際運行過程中終端體驗依舊流暢。而如果預測今年的訂單、搜索、搶購活動、支付、直播等場景會超出壓力測試的范圍,勢必會增加突發訂單需求,企業產能及交付的將成為關鍵考驗。就像2月初由于疫情,釘釘、騰訊會議等線上需求爆發,對服務器需求閃電爬升,短時間內增加了上萬的云服務器來滿足需求。
因此作為算力提供者,服務器企業都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可控的成本約束下,將產品快速研發并部署到用戶數據中心。浪潮作為服務互聯網行業多年的領頭羊,伴隨著互聯網客戶的成長,不斷提升研發、生產及交付的能力,創造了獨特的JDM模式。
JDM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從了解客戶需求開始,到研發,到批量供貨部署,全業務流程的交付。因此在面對一些不確定的緊急需求,如雙11、春晚紅包等項目過程中,浪潮通過JDM模式能夠提前連接、打通客戶需求數據與自身產品、供應鏈數據,為客戶業務制定成本及時間最優的解決方案,并提前進行相關生產物料準備。同時,基于數字化手段將來自客戶、浪潮及供應鏈的各項數據轉化為交付過程中的風險產品及風險物料洞見,提前進行應急解決方案制定,迅速啟動應急解決方案。在抗擊疫情行動中的,浪潮獨創的JDM模式為保障多個項目的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浪潮高級副總裁、互聯網行業部總經理王虹莉也因此入選了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20科技女性榜”。
從2009年誕生一步步走到今天,以雙十一為縮影的中國數字經濟爆發式增長,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式場景,集中展現出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可以迸發出何等巨大的創新活力,讓我們看到互聯網帶動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機遇。浪潮作為全球服務器領導者,未來也將繼續以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產品和服務為使命,為以互聯網推動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