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2020年12月2日 /美通社/ -- 12月2日,在澳門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穩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和《指數報告(2020)》。
在發布儀式上,房秋晨會長簡要介紹了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特點:一是,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受疫情影響,“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從2019年的119滑落至110,跌至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悲觀情形下,指數將進一步下挫至103。報告特別指出,疫情對基礎設施發展的影響難以在短期消除,“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不確定性增多。二是,不同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差異較大,東南亞保持領先。得益于旺盛的基礎設施發展需求和積極的疫情防控舉措,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以119的得分在地區排名中繼續保持第一位。從國家來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發展指數位居前三位。三是,交通基礎設施仍是各方合作重點,公共衛生類基礎設施發展有望加快。以現代化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自動化港口和機場為代表的交通類基礎設施項目是各方支持和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時,本次疫情暴露了“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短板,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望進入快車道。四是,“創新、協同、可持續”將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新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融合,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理念深入傳播,新能源、綠色建筑、綠色融資的實踐日益豐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前景依然可期。
房秋晨會長表示,2020年度指數研究也揭示了新形勢下“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面臨的挑戰。疫情的持續蔓延導致項目建設風險持續上升,東道國社會關系變化引發的各類沖突對項目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全球經濟衰退致使基礎設施發展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經濟全球化逆流迫使國際基建參與者承受更大的海外市場風險。建議各方:加強國際合作,著力改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加快融資創新,推動構建多元開放的國際基礎設施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風險與合規管控,構筑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堅定根基;重視科技創新,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在本年度指數研究工作中,承包商會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指數模型數據指標做了進一步優化,并借鑒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通行做法,區分基準與悲觀情景,測算了年度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在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定期發布,與之配套的30余篇國別指數報告將于年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