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3月24日 /美通社/ -- 為滿足智能網聯業務在傳輸交互上的高要求,浪潮云海在協助打造新一代車聯網云平臺資源池時采用了浪潮云海OS構建數據中心資源池的基礎基座,并使用了業內以高性能、低時延著稱的軟件定義網絡(SDN)云網融合方案,有效達成了車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車輛智能化控制以及智能交通管理控制等一體化網絡能力。
“我猜測未來特斯拉最具競爭力的對手可能來自中國。”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
如今隨著世界范圍內主要車企及科技公司不斷創新自動駕駛技術,并積極推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和規劃、駕駛分級、汽車制造等產業發展,國內的自動駕駛成長也是如火如荼。
簡單來說,自動駕駛需要通過智能網聯技術將傳感器收集反饋的路況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后結合高精度地圖給出最佳行駛路線規劃,再憑借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實現駕駛自動化,所以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智能網聯技術堪稱“腦神經”。
作為中國智能網聯技術的先導,國內某龍頭運營商企業很早便在該領域大舉布局建設,旗下科研機構為了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更是率先發布了車聯網智能運營平臺,致力打造全方位車聯網運營服務體系。轉眼來到2020年,傳統數據中心網絡建設模式與基礎設施的資源分配能力,早已無法滿足智能網聯業務的井噴式發展以及所帶來的多樣業務需求。面對這種局面,旗下科研機構亟需擴大平臺基礎設施資源供給,于2020年下定決心再次深化打造。
新一代平臺聚焦提升云網融合能力,以更低的網絡時延、更高的性能提升與更強的系統可靠性為基礎,為其廣泛的車聯網服務合作生態提供更為高速穩定的智能網聯服務。值得提及的是,這次與該科研機構“共謀大業”的還有一位實力MAX的Super搭檔,浪潮云海。
能力更穩 響應更快 浪潮云海有絕招兒
“時延降低+吞吐升級 云平臺穩中更強”對自動駕駛領域有些許了解的小伙伴們或許知道,優秀的智能網聯能力確實可通過降低自動駕駛過程中的系統時延來最大程度避免實際復雜路況下的諸多問題,因此對云平臺有較為嚴苛的技術要求。
對此,該平臺通過浪潮云海技術的鼎力支持,在降低系統時延的探索中選擇使用物理交換機作為Overlay邊緣設備,形成了高性能轉發的Underlay物理承載網絡,實現了SDN場景下VXLAN隧道封裝與網絡流量轉發任務的硬件交換機卸載能力。對比來看,這個方案相較于常見的基于虛擬機的OpenvSwitch轉發方案,在系統時延性能上可實現高達380%的提升。
此外還結合了浪潮云海所增強的網卡多隊列技術能力,充分釋放目前CPU多核心背景下的網卡轉發性能,為平臺業務系統提供了50%以上的網絡吞吐能力提升。總體來說,浪潮云海在網絡服務方面,同時從時延和吞吐兩個維度入手為平臺創新帶來了極致的時延保障,智能網聯服務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丟丟。
“響應加速收效贊 車載服務大不同。”為用戶在行駛過程中帶來更為舒適、高效的體驗,讓車載服務不止于此并更多參與生活,也是智能網聯服務升級的迫切訴求。
尤其是在行駛路上精準定位與正確導航在即,車載導航以及定位糾錯卻遲遲不在狀態,找不到自己真正所處的位置不說,估計錯過一個路口的工夫又要在環路上多繞兩圈了,簡直費時又費力。
為了解決行駛途中因為車載服務響應不及時而出現的各種囧,這次浪潮云海為該平臺車聯網運營服務量身打造了微秒級的磁盤IO時延支撐,借助磁盤透傳加速能力為車載導航以及定位糾錯等服務提供了更為敏捷的響應速度。
如此順滑的服務使用體驗,具體又得益于什么神奇操作?到底有多厲害?答案就是主要通過浪潮云海在OpenStack社區主導的Cyborg組件支撐能力,將云宿主機上的SSD硬盤作為數據盤直接提供給虛擬云主機使用,依托基于低IO時延的SSD存儲介質構建急速響應機制。
通過這種Cyborg宿主機本地SSD磁盤直通方案,浪潮云海幫助該機構實現了磁盤IO時延由傳統分布式存儲的1毫秒降低到100微秒以內,不但達成一個數量級以上的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讓車載服務成功做到毫秒級反饋,“速度七十邁,心情自由自在”不再只是想想而已。
智調度輕運維 一個“捷”字了不得
如果說浪潮云海助力該平臺智能網聯業務能力提升的“神操作”可以被概括為一個“速”字的話,那關于該平臺管理運維的神助攻,用一個“捷”總結就再合適不過了。
談過去。通常在傳統數據中心運維管理上,系統調優任務往往需要運維人員到數據中心現場通過敲打命令行,然后針對業務場景進行獨立的策略部署,優化過程通常以天計算,過程機械且費時費力。還經常會遇到“大規模云數據中心中部分設備的微小細節調優帶來的個性化配置,導致運維管理復雜度提升“的情況,這些都是讓運維管理人員倍感頭痛的事兒,面對以上諸多問題,此科研機構同樣長期困擾于此。
看今朝。如今借助浪潮InCloud OpenStack云操作系統,機構一改痼疾,妥妥實現了對該云數據中心所有資源的統一化、集中化、智能化調度和管理,再也不用跑到現場DIY規劃部署,更不用擔心大規模場景下小調優帶來運維管理大麻煩的情況。
浪潮了解到主要通過可視化、自動化的調優策略與個性化配置模板制作功能,例如該云平臺除了提供傳統依據CPU、內存資源定義虛擬機規格以外,用戶可以通過預制多樣化的網絡策略模板與基礎服務QoS模板,為用戶提供靈活的策略套用能力。如此就可達成個性化的配置策略統一管理大規模設備的集中運維,充分釋放物理設備性能極限,有效降低資源建設成本和系統維護工作量,全面支撐業務平臺的業務上線和彈性擴展。
此外還采用了自主研發的可視化日志監控系統Venus,將云數據中心多維度系統日志進行集中式的存儲分析,實現了軟硬件平臺一體化的智能化運維管理,極大減少了數據中心管理員的機械性工作頻度。借助浪潮云海自動化、智能化的運維管理能力,該機構實現了在運維團隊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管理的數據中心新集群規模提升7倍,集中釋放了大量基礎人力,讓管理人員有更多精力為數據中心建設工作與業務發展相結合貢獻力量。
伴隨業務的快速擴展,該科研機構緊隨其后又提出了新要求:云平臺需滿足至少支撐單一集群300節點以上的云資源池集群管理能力。接到需求后,技術團隊馬不停蹄縝密設計,參照全球最大規模單一集群云數智融合實踐(1000節點)支撐能力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充分發揮了在管理配置、靈活調度、高并發創建等方面的極致性能,2周時間內完成云平臺系統交付上線,單日完成80臺裸金屬服務器交付。業務上線初期,單日新增虛擬機數量近千臺,簡直是自身的敏捷服務發放能力與良好的并發抗壓性能的強有力證明。
“浪潮云海幫助實力打造的平臺使我們的應用研發人員與數據中心管理人員之間有效降低了溝通成本。不但穩定承載了集團級業務日常運行,更重要的是為多種智慧交通場景化應用提供了靈活的服務化遠端資源。未來我們不但會在車聯網方面密切合作,在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智慧金融等方面也將進行聯合創新探索,爭取早日實現新興業務模式的共贏。”該機構方表示。
當然在完成已有平臺系統擴容任務的同時,浪潮云海還支撐構建了科研機構內部包含敏捷開發平臺、高精度定位平臺、基礎設施監控等在內的智慧交通平臺級產品能力建設,打造了統一、融合、多源、高冗余、高可靠的服務能力。
浪潮云海看來,與該科研機構并肩合作建設新一代車聯網云平臺是探索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上的關鍵一戰,但火熱的智能網聯建設是一個需要不斷與時俱進且任重道遠的工作。面向未來,還將緊跟智能網聯領域對數據中心智能管理所提出的各樣訴求,進一步結合具體業務訴求探究更多的技術創新與實踐落地,浪潮云海將更好提供便利出行的技術支持作為目標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