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疫情后的一年里,中國商業真的恢復了嗎?2021中國商業報告出爐

2021-07-14 15:24 6544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2021年4月1日至14日,中歐教授巫厚瑋、許斌、周東生及研究團隊開展了線上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呈現于2021年中國商業報告。

上海2021年7月14日 /美通社/ --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21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全球范圍的經濟復蘇預計將到來,國際貿易也將回暖。中國由于疫情控制得力,經濟復蘇較快,但不同行業和企業之間的復蘇軌跡不同。復工復產一年之際復蘇之路到底走得如何需要更深層次地挖掘微觀數據才能了解企業處境。

2021年4月1日至14日,中歐教授巫厚瑋、許斌、周東生及研究團隊開展了線上問卷調查。基于針對企業高管(約95%為中歐校友或在讀學員)所填寫的1,188份線上問卷,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華企業商業運營績效和調整做了初步研究。此次調查的樣本企業中民營企業占62.1%外資企業占24.8%國有企業占9.2%制造業占34.6%服務業占49.7%而15.7%的企業兩個行業均有業務。調查結果呈現于《2021年中國商業報告: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華企業商業運營績效和調整的調查》。

此調研從2011年開始,每年發布報告本文是對該報告以及去年發布的《2020年中國商業報告》結果部分內容的摘編。

、營收與恢復 -- 制造業好于服務業

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兩個產業都在2020年3月就開始呈現出復蘇態勢,此后也一直在增長。然而, 今年的調查報告發現根據2020年的營收結果看,制造業總體表現優于服務業。在新冠疫情沖擊下,服務行業在華商業活動受到很大打擊, 需要更長的恢復期才能達到疫情前的營收狀態。

細分行業,服務業中,2020年受沖擊最大的前幾位是:餐飲住宿旅游、教育、物流運輸倉儲以及文化娛樂休閑。

制造業方面,2020年中國地區營收“下降25%或以上”企業占比最高的是農林牧漁礦,醫療制品和醫療器械,以及消費品。

去年的《2020年中國商業報告》中,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認為營收會在短期內恢復到80%,服務業和制造業分別有42%和48%的企業預計到2020年二季度末在華商業運營能恢復到80%或以上。

但一年后的調查顯示,截止到2020年二季度末,制造業僅有40.7%的企業恢復程度超過80%而服務業為更低的34.8%。這說明疫情沖擊的持續時間要比預判的更長。


并且截至調研時期(注:2021年4月),依然有6.6%的制造業和9.6%的服務業未恢復到8成以上。這說明疫情沖擊的持續時間要比預判的更長。


、供應鏈 -- 疫情中最大的“坎”

去年的報告顯示,制造業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全球供應鏈運轉困難”和“本土供應鏈運轉困難”。今年的數據驗證了這一點,但和預判不同的是,國內與境外供應鏈受到的負面影響程度相差不遠中國疫情的控制并未給在華企業帶來供應鏈上顯著的差異。


、人事:疫情中企業都在裁員嗎?

去年的報告發現在人事管理方面,不裁員和不降薪是絕大多數企業的做法。今年調查顯示勞動力市場的整體情況更加好于預期,大規模的失業潮并未發生,部分行業或企業甚至還有增員。而我們也再次從這個維度看到服務業的復蘇比制造業更不穩定。


薪酬打工人最關心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超過40%的企業加薪。制造業再次展現出了比服務業更加強勁的恢復情況。


、對在中國經營的信心

今年報告的第五章主要關注了各類企業在華經營所關心的外界因素和面對的環境變化,以及企業管理人對未來幾年成功經營的信心。

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企業,對于2021年在華經營都同樣關注三大因素,分別是“影響本公司業務的中國政府政策是趨好還是趨差”“中國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如何發展”以及“中國境外的新冠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從所有制類型的角度去分析數據,對外資企業而言,2021年和未來5年在華經營最關注和最為重要的因素均為“中國和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之間的關系演變。

回顧過去5年,大多數外資、民營和國有企業都認為國內經營環境有所改善,但在評價企業在華經營所面對的國際環境這一問題上,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給出了差異性的評價,但整體反饋偏向負面,超過40%的企業認為國際經營環境惡化。其中民營企業的反饋較為極端,有8.5%認為國際經營環境有較大程度惡化。

信心方面,去年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對2020年在中國的成功經營信心分別如下:國有7.8,民營7.1,外資6.8。對于未來五年在中國經營的信心指數,情況如下:國有8.2,民營7.9,外資7.7。對比今年的調查結果我們發現雖然短期信心有所上升,長期信心指數并沒有明顯變化。


分行業來看,服務業中,餐飲業、房地產行業、物流業和批發零售業都信心大漲。但教育行業未來5年的信心有所下降。


制造業中,短期信心大為提升,其中通信產品、農林牧漁礦、機械設備和汽車和運輸業都有提升。長期信心基本和去年持平。


基于此報告,雖然在華企業復蘇之路出現分化,服務業仍較為艱辛,但這是可預期的。從中長期看,中國仍將是全球商業活動最活躍的一個地區,參與本項調查的企業高管們的回答顯示了他們對未來所抱有的堅定信心。

消息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CEIBS)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頭條
微信公眾號“美通社頭條”發布新鮮、有趣、重要的企業與機構新聞,由全球領先的企業新聞專線美通社(PR Newswire)為您呈現。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關鍵詞: 財經/金融 教育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