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8月29日 /美通社/ -- 8月29日,首屆智能脊柱外科與手術機器人技術峰會于線上成功舉辦。本次峰會,匯聚了全國骨科臨床大咖、產業代表等各界嘉賓,聚焦骨科醫療智能化精準化發展前沿,探討脊柱外科創新生態未來,定義骨科機器人新標桿。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邱勇教授、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骨科主任葉曉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陳衛東教授、美敦力副總裁、中國骨科與神外集團總經理于婧女士等受邀出席此次峰會,并圍繞當前骨科行業痛點,脊柱手術精細化微創化的發展趨勢、脊柱外科領域前沿科技與智能療法在臨床服務中的具體應用、以及醫療機器人未來的發展動態等話題進行深入探析,不僅為脊柱外科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更為產業生態注入了創新活力。同時,本次峰會還見證了革新性脊柱外科智能導航機器人MAZOR X在中國的成功上市。
以精準化智能化微創化,填補亟待滿足的醫療需求
老齡化與骨科類疾病發病發生率呈正相關,且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發生骨折、脊柱側彎、脊椎病、關節炎、關節腫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中老年患者數量也在日益增多,其中每年近100萬患者需要進行骨科治療[1],或進行骨科耗材植入。據2019年《柳葉刀》發布的中國疾病負擔報告,過去27年內脊柱類疾病帶給患者的負擔持續加重。
作為人體第二條生命線,脊柱肩負人體軀干的中軸骨骼、神經傳導的樞紐職責,包繞著復雜的神經和血管,其臨床手術高復雜性與風險性對手術前中后影像印證、手術設備、術者經驗與操作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邱勇教授表示,“傳統的脊柱外科手術過于依賴醫生的臨床經驗和術中掃描影像,面臨著創傷大和術后恢復慢等諸多痛點。以往的‘徒手操作’也存在較多‘盲區’,不僅埋下脊柱手術的潛在風險,從長遠來看,臨床治療效果和醫生人才培養更會因此大大受限。”
然而,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醫療健康相關支出的穩定增長促使患者對高質量醫療需求不斷遞增,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治療已無法滿足骨科患者個體化治療以及術后更好生活質量的需求。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推動,脊柱外科手術的進一步可視化、精準化以及微創化的創新解決方案,是實現高質量醫療服務、滿足患者需求的發展趨勢。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周躍教授指出,“與傳統治療手段相比,微創治療能夠明顯縮小手術創傷,縮短恢復時間,降低綜合醫療費用。并且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大多數脊柱手術都可以通過微創技術進行精細治療,并得到不亞于傳統手術的治療效果。”
但事實上,在國內大多需內固定治療的脊柱退行性病變患者中,僅有極少部分真正實現微創化。此外,受限于患者自身、各地醫療條件等因素,對于脊柱側彎與骨腫瘤等高難度手術,國內僅有少數醫院有能力開展。
以革新性骨科智能手術機器人上市,助推骨科醫療價值新躍升
“十四五”期間,智能制造和醫藥創新成為國家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醫療機器人領域兼顧這兩個重點領域,將是產業創新的突破點和醫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中國制造2025》更是將手術機器人列為重點發展領域。有研究報告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以29.8%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億元[2]。
相比傳統手術,憑借科技創新的優勢,智能手術機器人將加速骨科醫療多維價值在患者、臨床、醫院乃至社會各處落地開花。在此次峰會正式上市的革新性脊柱外科智能導航機器人在國外有著18年的臨床經驗,其最新一代產品于今年4月正式在我國獲批。與傳統脊柱手術相比,MAZOR X通過AI術前手術計劃、機器人術中精準操作、導航手術可視化等技術,輔助脊柱臨床醫師實現可預見、高精準、全程可視的高效手術目標,不僅提升了手術效率及操作的便捷性,更切實幫助醫生突破了傳統手術中的視野局限、操作盲區等“徒手操作”束縛,提升手術安全性和精準度。
除此之外,在公立醫院提質增效的大背景下,MAZOR X輔助的手術可幫助患者減少47.8%術中出血,不僅提高了術后的康復效率,更能縮短超過57.2%的住院時間[3],有效地提升了病房周轉率和醫療服務能力,為醫院從單純的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性轉變提供改革動力。此外,邱勇教授還表示,“目前現有的臨床技術尚未能解決脊柱外科病人所面臨的風險,特別是神經傷害風險。手術機器人可以針對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設計,從而提高手術效率及安全性,縮短醫生學習曲線,讓更多年輕醫生有機會實際參與到較高難度的手術工作中。這也進一步強化擴展了專業的醫資力量,為骨科領域輸送更多人才,提高骨科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以智能一體化引擎,驅動中國骨科智能診療水平邁向新高度
在醫療領域,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硬件平臺,手術機器人已成為醫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盡管中國骨科已站上了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的快車道,但國內個體化醫療需求、醫療體系提質增效目標等現狀對骨科創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化升級趨勢顯現。
作為脊柱外科智能一體化理念的積極倡導者,美敦力擁有強大的脊柱創新療法與多款智能設備,手術機器人平臺可與骨科植入物、影像與導航設備、能量與動力設備進行協同,為臨床提供更完整的智能一體化手術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美敦力立足上海和成都創新中心,匯集中外醫學優勢資源,構建骨科醫學規培中心和教育中心等多元學術交流平臺,普及智能手術的一體化標準,致力于讓復雜手術普通化、普通手術標準化,提升治療水平和醫療可及性,力圖在造福患者的同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助力建設健康中國。
“多年來,我們一直深耕中國市場,聚焦中國患者與醫生的需求,引入更高質、更高效、更可及的醫療解決方案,同時,加大骨科中心建設投入,助力醫療專業人才教育及培養。”美敦力副總裁,中國骨科與神外集團總經理于婧表示,“未來,美敦力將一如既往地將源于本土需求的洞察轉化為動能,深化骨科智能一體化創新戰略,聯動產學研醫生多方力量,協同創新,推動中國骨科行業更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的發展,切實地造福中國患者。”
[1] 《加速醫工融合促進骨科領域供給側改革》,健康報,2021.6.25,https://mp.weixin.qq.com/s/Gu7ThuE3Heesc3IWbtdr3w |
[2] 《2020-2024年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 |
[3] J NeurosurgSpine. 2020 Jan: 24;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