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9月20日 /美通社/ -- 2021年9月19日,科濟藥業(股票代碼:2171.HK)披露Claudin18.2(CLDN18.2) CAR-T(CT041)治療消化系統腫瘤的研究者發起試驗(IIT)的最新進展,該研究結果已在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2021 ESMO)進行口頭報告,報告人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團隊的齊長松博士。
科濟自主研發的CT041為全球唯一獲得IND許可的靶向CLDN18.2的CAR-T細胞,目前在中國和美國進行臨床試驗。該品種在2020年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產品資格認定,用于治療胃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并于2021年獲得歐洲EMA授予“孤兒藥產品”認定,用于治療胃癌。
實體瘤CAR-T首次亮相ESMO 晚期胃癌臨床治療數據亮眼
本次亮相2021 ESMO口頭報告的研究是一項正在中國開展的、多中心、開放標簽的I期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以CT041治療CLDN18.2表達陽性(≥+,≥10%)的晚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臨床試驗分為劑量遞增階段和劑量擴展階段,主要目的是觀察CT04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目的是觀察療效和藥代動力學。
截至2021年4月8日,37例CLDN18.2表達陽性的晚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接受CT041輸注并完成至少12周的評估,包括28例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5例胰腺癌和4例其他類型的實體瘤,細胞輸注劑量分別為2.5×108,3.75×108和5×108 CAR-T細胞。約84%的患者既往接受過至少2線治療,中位轉移器官數量為3個。28名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中,67.9%的患者有腹膜轉移,42.9%既往接受過抗PD-1/PD-L1單抗藥物治療,35.7%既往接受過TKI藥物治療。
從具體臨床數據來看,CT041總體耐受性良好,未發生治療相關死亡或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神經系統毒性綜合征(ICANS)。約95%的患者發生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均為1級或2級。
療效方面,在36例具有腫瘤靶病灶的患者中,31例患者觀察到不同程度的目標病灶縮小,總客觀緩解率(ORR)為48.6%,疾病控制率(DCR)為73.0%。
在既往接受至少2線治療失敗、接受II期推薦劑量(RP2D) 2.5×108 CAR-T細胞治療的18例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中,8例(44%)患者既往接受過抗PD-(L)1單抗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輸注后7.6個月,ORR為61.1%,DCR為83.3%,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別為5.6個月和9.5個月。
在28例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中,亞組分析顯示了ORR在CLDN18.2表達水平和既往抗PD-(L)1單抗治療等不同基線特征情況下均可維持在50%或以上。
歷史數據表明,胃癌至少2線治療失敗的患者,化療藥物的有效率約為4%~8%,抗PD-1單抗的有效率約為11%。因此,相比于胃癌末線患者的其他治療藥物,CT041在客觀緩解率上已經取得顯著提升。由于本期試驗中已有較多患者曾經接受過抗PD-(L)1單抗治療,本期療效數據,表明CT041有可能成為晚期胃癌患者新的治療手段。
此臨床試驗的更多數據后續會在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中進行披露。
群雄逐鹿實體瘤CAR-T療法 科濟藥業全球化研發領先
截至目前,全球獲批上市的CAR-T 產品的適應癥均為血液腫瘤,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根據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發布的文章,全球約90%的癌癥病例是實體腫瘤,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仍十分巨大。作為最有希望治愈癌癥的療法之一,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領域的研發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國內外CAR-T研發主要集中在血液瘤領域,真正在實體瘤領域勇于探索并且一直堅持的CAR-T治療公司屈指可數。
究其緣由,主要是因為實體瘤CAR-T細胞療法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實體瘤惡性的腫瘤微環境,腫瘤抗原的異質性和逃逸機制仍有待解決。其中最困難的挑戰是理想靶抗原的選擇,實體瘤具有顯著的抗原異質性、可轉移性,導致較難找到類似于CD19這樣特異性表達的血液瘤標志物,因此尋找有效靶點成為CAR-T治療實體瘤的關鍵突破點。
科濟藥業是全球第一個成功識別、驗證和報告CLDN18.2和GPC3可作為 CAR-T治療靶點的公司,初步臨床數據顯示公司相關CAR-T候選產品均有望實現實體瘤治療的突破。
其中,CLDN18.2表達具有高度特異性,臨床研究數據確證了CLDN18.2治療胃癌、胰腺癌等實體瘤的巨大潛力,全球范圍內CLDN18.2靶向藥物研發迎來熱潮,形成單抗、雙抗、ADC及CAR-T藥物的全面布局。目前,科濟藥業已布局該靶點CAR-T療法和單抗產品,先發優勢明顯,特別是CAR-T候選產品研發進展領先全球,是唯一獲得IND臨床實驗許可的品種。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并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泰君安研報,晚期胃癌藥物治療方式主要為化療和 HER2 靶向療法,但是HER2 在胃癌陽性比例僅為7~20%(中國胃癌患者 HER2陽性率12~13%),覆蓋患者不夠廣泛。雖然一直以來胃癌領域有多個靶點在研,但是近年來藥物治療的突破也還是主要集中在 PD-1 類藥物及HER2 靶點藥物,胃癌急需出現新靶點的突破,來延長現有的治療瓶頸。
科濟藥業已向中國國家藥監局遞交了啟動 CT041 關鍵 II 期臨床試驗的申請,預計公司將在 2022 年啟動美國的關鍵II期臨床研究。
目前科濟藥業已擁有11款候選產品,均為自主研發且擁有全球權益,涵蓋常規型、新一代CAR-T 技術及同種異體療法,布局全面且富有前瞻性。科濟藥業已在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獲得7項CAR-T療法的IND許可,在中國所有CAR-T公司中排名第一。
根據Nature Biotechnology文章數據,截至2019年底,按照CAR-T 專利總數統計,全球排名前20家機構及公司中,科濟藥業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亞洲公司。據科濟藥業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披露,截至2021年8月15日,科濟藥業在超過19個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美國、歐洲及日本)擁有52項授權專利及231項專利申請。
在現有產品管線基礎之上,科濟將圍繞“實體瘤療效、安全性、患者可及性、靶點可用性”四大研發戰略方向,持續開發創新專有技術 (CycloCAR, THANK-uCAR等),以解決CAR-T療法領域的主要挑戰。未來,這些技術平臺也將為臨床階段持續提供更多自主研發候選產品。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Ⅰ期臨床病區主任、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沈琳教授表示:胃癌是全球范圍高發的腫瘤,特別是在亞洲,中國的胃癌患者約占到全球胃癌患者數量的50%,而胃癌總體的藥物研究和治療手段與其他的實體瘤相比,是相對滯后的,如何改變現有胃癌治療的困境,一直是大家非常期待的。
這次在ESMO報道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晚期胃癌治療中,CT041具有顯著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我們期待它能夠造福更多的癌癥患者。
科濟藥業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CSO李宗海博士表示,感謝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齊長松博士代表研究者團隊在ESMO大會上與業界分享CT041的臨床研究數據,感謝所有研究者為本項目的傾力付出。這樣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沒有研究者的傾力付出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成果的。當然,為全球胃癌等腫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手段是我們所有人的愿望,也值得我們為之奮斗。
關于CT041
CT041是科濟藥業自主開發的一種潛在全球同類首創的、靶向CLDN18.2自體CAR-T候選產品,用于治療CLDN18.2陽性實體瘤如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及胰腺癌。科濟藥業在全球率先成功識別、驗證并報告CLDN18.2可作為實體瘤CAR-T的合理治療靶點。除了在中國的研究者發起的試驗外,科濟藥業還在中國啟動了針對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和胰腺癌的Ib/I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啟動了針對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癌或胰腺癌的Ib期臨床試驗。
關于科濟藥業
科濟藥業(股票代碼:2171.HK)是一家在中國及美國擁有業務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瘤的創新CAR-T細胞療法。我們建立了一個綜合細胞治療平臺,其內部能力涵蓋從靶點發現、抗體開發、臨床試驗到商業規模生產。我們通過自主研發新技術以及擁有全球權益的產品管線,以解決CAR-T細胞療法的重大挑戰,比如提高安全性,提高治療實體瘤的療效和降低治療成本。我們的使命是成為能為全球癌癥患者帶來創新和差異化的細胞療法并使癌癥可治愈的全球生物制藥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