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9月22日 /美通社/ -- 起跑!如今,這個詞在很多領域被賦予新內涵。這次,我們將它的解釋權交給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某研究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
實驗室的新課題 -- “1+1+1>3”
加強產學研的有效結合,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率,一直是科技創新與市場化運作中最關鍵的一環。然而科技成果的轉化,一端連接著高校院所,另一端連接著企業,要形成1+1+1>3的效果并非易事,如何讓科技成果轉化之路越走越暢通,是教育界與企業界都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
正如實驗室老師所言:“一直以來,將教學、科研以及咨詢等工作做到更高質量且更有價值,都是我們持續追求的,過程中有成績也有不少困惑,例如產學研用如何高效聯動、科技轉化怎樣加速落地,確實長期困擾我們。” 當下實驗室站在“產學研用”的起跑線上,許多難題亟待解決。
其一,成也開源,困也開源。為滿足在校師生以及科研人員在原有環境中的實踐和研發習慣,并匹配多行業應用開發體系,實驗室必須以開源技術為基礎構建云平臺。那么,如何在實驗室硬件基礎設施之上,將KVM、OpenStack、Kubernetes、Hadoop等開源技術架構統一集成起來,為師生提供完整的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無疑是整個實驗平臺建設的第一大難題。
其二,數智多元能力難聚合。“上云用數賦智”是數字經濟的新動能,更是科研創新的主要抓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不同技術體系對實驗平臺能力要求非常復雜,需要的算力資源既有通用架構下CPU和GPU的并行計算能力,又有專用神經網絡處理器(NPU)和張量處理器(TPU)等,如何把虛擬機、容器、裸機、大數據計算、AI計算等復雜能力聚合起來,按需取用,對實驗平臺的資源聚合、調度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其三,相對滯后的運維運營能力。作為國內領先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技術和架構的升級必然緊跟前沿科技的發展,可以預見,實驗室將面對更加復雜的運維和運營難題。因此提供跨平臺和技術統一運維保障的能力與接口,提高運維管理效率,避免多平臺、多技術線運維帶來的學習成本、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提升,將是“起跑”之后改變“頻率”的關鍵。
因此,先實現開源基礎架構的全面融合、云數智多元算力的高效聚合、運維與運營深度統合,然后把這三方面的目標“合而為一”,建設一套以云數智高度融合為目標的資源共享平臺勢在必行。
三位一體 -- 架構、數智、運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更好解決實驗室在科研創新與業務應用方面的諸多問題,研究院最終選擇了深諳融合之道的浪潮云海云數智融合智能解決方案。
先看內核,浪潮云海解決方案采用了成功支撐超過30萬個服務器節點的云海OS,將開源、開放技術和敏捷的產品化過程有機結合,推動各個行業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全面支撐從傳統核心應用到大數據、深度學習、邊緣計算等創新應用的各類場景,這也是改變實驗室“起步”技術的核心。而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是巨大的,這為基礎架構、數智能力、運維運營“三位一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澎湃動力。
“起跑”極為重要,“步頻”決定成敗
隨著本次科研平臺的正式上線運行,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某研究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斷加速從傳統教學實踐向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教學實踐升級,并成為河南高校首個云數智一體化實驗室平臺,為其他高校的教科研升級樹立了典型樣板。
“該平臺面向本院相關專業師生,用來提供滿足應用需求的軟件開發新方法和新技術的訓練,打造特色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以及高端智庫,全面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院領導表示。
寫在最后:對于鄭州大學實驗室,甚至是更多正在著力探索數智科研實踐的高校實驗室來說,浪潮云海無疑是更換起跑方式、提升步頻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