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1年11月15日 /美通社/ -- 近年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投資理財需求日益旺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241萬億人民幣,“房住不炒”、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等政策的不斷落地,居民資產配置的趨勢也呈現從現金、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向金融資產的轉變,配置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化,我國將迎來從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變的高峰。
11月12日,在平安集團和中國基金報聯合主辦的“平安大講堂 -- 新經濟形式下,居民資產如何下注”活動上,平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平安基金FOF投資總監代宏坤、養老投資總監高鶯、多資產投資負責人易文斐四位行業專家就這一議題進行分享。
居民資產配置結構持續迭代 多樣化投資手段凸顯價值優勢
過去二十年,以房產、股票和存款為主的資產占據了中國居民總資產配置的90%以上,但是資產配置結構在持續發生變化:房產在居民總資產中占比從2005年62.8%的高位,緩慢回落至2019年的55.2%;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性質較強的金融資產占比開始逐年提升。
在居民資產規模不斷提升、樓市調控層層加碼、全球通脹率普遍攀升、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等新形勢下,中產家庭對資產配置困惑重重,不僅僅是如何挑選基金,更在于如何實現多元化、一站式的資產配置需求。
因此,如何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實現居民資產長期保值、增值的需求尤為迫切。從產品供給端來看,多資產配置的產品在過去兩年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例如,傳統模式的“固收+”產品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全市場已發行“固收+”規模達2.72萬億元,較2018年末已增長近6倍,其中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成為主力。
平安基金FOF投資總監代宏坤表示,相較于股票、債券等傳統模式金融產品,以FOF為代表的多資產配置工具正成為投資者的新目標。FOF產品部分解決了投資者收益差距大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風險分散,FOF的走勢更加平穩;另一方面FOF產品采取封閉運作或最短持有期的運作方式,限制了投資者不理性行為,這更符合當下市場波動大背景下,居民資產配置穩定性的需求。
組合投資分散風險投研實力 助力財富生態圈打造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打破剛兌后,我國金融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者將更加偏好長期穩健的收益,而單一資產的短期高波動性和長期不確定性決定了其無法滿足該需求,組合投資是居民資產配置的大趨勢。
平安基金多資產投資負責人易文斐強調,由于單一策略容量和穩定的不足,資產分散可以說是市場上唯一的“免費午餐”,組合投資能夠分散風險、降低波動,更適合居民資產配置;同時,組合投資有利于實現投資分工精細化管理,最大程度發揮專業人士特長。
值得注意的是,資產配置考量得是機構的投研能力。平安基金養老投資總監高鶯介紹,以平安基金養老FOF產品為例,平安基金就攜手平安人壽精算團隊及投資團隊,對大量不同年齡段人口的風險承受能力的估算,得出相對風險的下滑路徑,設計出獨有的“風險資產下滑曲線”并發布了中證平安2035退休寶指數,這使得資產配置比例更精確,更好地為居民提供一站式養老解決方案。
中國平安表示,資產配置業務一直是集團核心業務之一。平安基金擁有一支實盤投資驗證的資產配置團隊,積累了豐富的居民資產配置經驗,并自主研發KYMF(Know Your Managers and Funds)等系統,實現了投資、風控、交易、業績歸因等全流程管理。未來,中國平安將依托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助力各項資產配置業務健康快速發展,為投資者持續創造穩健增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