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12月17日,愛爾康攜手我國屈光手術領域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陳躍國教授、白繼眼科醫院白繼教授、北京同仁醫院翟長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米生健教授就關愛38歲以上屈光不正人群眼健康議題與媒體進行交流。今年9月《中國伴年齡相關性調節不足屈光不正患者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專家共識》在國內正式發布,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屈光手術學組組長王雁教授攜學組主要撰稿專家出席多次在學術會議上進行有關共識的詳細解讀和介紹。愛爾康作為全球眼健康引領品牌一直致力于幫助人們看到清晰視界,在屈光手術領域,也研發出個性化解決方案以滿足對視覺質量的更高要求。愛爾康“睛春CLEAR-Q”個性化角膜激光屈光手術,可以解決伴年齡相關性調節不足屈光不正的患者的問題。在本次專家與媒體的互動中,大家圍繞共識的指導和近視手術的科普展開了豐富的交流與分享。
38+人群摘鏡需求大,醫患誤區亟待扭轉
眼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活質量休戚相關。“十二五”時期,我國各級政府大力推進防盲治盲工作并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目前我國依然是世界上致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 --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3.7億中國人口中近視患者約有7億。國家衛健委在《“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中對國民眼健康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明確要繼續推動屈光不正的規范化篩查、診斷與科學矯正,提升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
青少年近視防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但是對于中老年近視矯正往往存在忽視和誤區。根據愛爾白皮書大數據,2019年全年接受屈光手術的患者中,18~24歲占比為56%,而大于40歲的僅占1%。其實,近視手術并非年輕人的“專利”,年齡在38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對于“摘鏡”的需求可能更加迫切 -- 作為職場和家庭的中堅力量,看手機、做家務、開車等多場景對遠、中、近全程視力有著很高的需求。
白繼眼科醫院白繼教授表示:“‘近視老花可以相互抵消’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因此很多中年患者認為做近視手術的價值不大。實際上,近視和老花是兩碼事,致病機理完全不同,是會同時存在的。”此外,很多患者、甚至一些醫生認為“近視手術有年齡限制”。對此,白繼教授表示:“能否接受摘鏡手術與年齡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主要是看患者的自身需求,同時更重要的是需要醫生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來判斷他們是否符合手術要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的近視手術不再是‘一刀切’,我們倡導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滿足各類患者對高視覺質量的需求。”
屈光領域頂級專家共識,為“熟齡摘鏡”提供科學依據
針對臨床對年齡相關性調節不足屈光手術形成的誤區,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屈光手術學組組長天津市眼科醫院王雁教授以及學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張豐菊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陳躍國教授、白繼眼科醫院白繼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米生健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翟長斌教授、廣州愛爾眼科醫院王錚教授、浙江省眼科醫院寧波區副院長胡亮教授等多位在屈光手術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共同編撰了《中國伴年齡相關性調節不足屈光不正患者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專家共識》(以下簡稱為《專家共識》),旨在為臨床規范化開展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矯正年齡相關性調節不足屈光不正提供指導。
陳躍國教授指出“屈光不正伴年齡相關性調節力下降的人群接受激光角膜激光手術,在摘掉遠用眼鏡的同時,也需要避免術后由于老視的出現過早佩戴花鏡。因此該人群在圍手術期需要嚴格篩查、個性化合理設計及術后護理,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手術的目標不僅是讓患者看清,還要能看得持久且舒適。比如,年齡偏大的人往往其眼表的健康狀態需要格外呵護,否則術后容易發生眼表功能不良、干眼癥,導致視力的波動;對于開車的患者還要考慮解決眩光的問題。個性化的屈光手術是屈光手術的一個大趨勢,為屈光不正患者進行真正個性化的治療,才能真正滿足不同患者的用眼需求”
翟長斌教授談到“針對38歲以上屈光不正人群多樣且個性化的需求,愛爾康“睛春CLEAR-Q”術式可以通過激光改變角膜Q值來增加景深,不僅可以治療近視和散光等造成的遠視力的下降,也能解決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調節力下降而造成的近視力降低的問題,從而幫助患者同時達到很棒的遠視力和近視力,延緩老花的發生。”
《專家共識》呼吁臨床上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眼部生理條件、年齡、工作、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和需求,慎重且仔細地開展手術方案,從而為患者提供最佳視覺效果。
米生健教授談到“40歲以上屈光不正人群相比年輕人去做屈光手術治療的比例較低,最近這幾年里,在我的臨床接診中,40歲以上人群來做手術的比例大概接近4%左右,也就是說不同的屈光手術中心接診的40歲以上人群是不一樣的,這與醫生的手術理念,設備能開展什么樣的技術方式等等都有關系。在各個醫療中心里的普及程度沒有那么高的其中幾點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醫院沒有先進的技術沒有好的設備,臨床醫師沒有好的理念和好的臨床經驗等等。因為這個手術相比較38歲以下普通年齡的那些人群做角膜屈光手術,相比較而言是相對復雜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在早期,10幾年以前,包括眼科醫生都說40歲以上不要做了,因為你馬上就老花了等等這樣的臨床反饋。
最近這些年隨著屈光手術的發展,個性化屈光手術已成為大趨勢,我們臨床有了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臨床醫生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也有這樣的《專家共識》去指導我們的臨床規范,因此臨床醫生在為38歲以上調節力不足的屈光不正人群開展角膜屈光手術就變得越來越游刃有余了,通過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臨床結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以專業和創新助力“熟齡”重返“睛春”
作為眼科領域的專業品牌,愛爾康一直致力于為大眾帶來能夠進一步提升眼健康水平的創新方案。愛爾康在屈光手術領域也是倡導滿足患者日益豐富且個性化的視覺需求,幫助患者獲得清晰視界。
愛爾康手術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張健表示,愛爾康陪伴中國眼健康事業發展近三十年,除了企業的創新技術和專業引領優勢,愛爾康一直以患者為本,也一直追求為屈光不正患者帶來更好的視覺質量。 企業通過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改善眼疾的治療方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未來,愛爾康將繼續攜手中國眼科專家及行業專業人士,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提升中國人群的眼健康水平,幫助更多人獲得清晰視野,享受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