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中國基金報:正邦科技牽手雙匯發展打通供應鏈,每年每個區域直供預計不低于六十萬頭

中國基金報
2022-01-19 14:44 6541

深圳2022年1月19日 /美通社/ -- 中國基金報對正邦科技發布文章,原文如下:

1月14日晚間,正邦科技(002157.SZ)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雙匯發展(000895.SZ)簽訂了《雙匯正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生豬點對點直供、建立供應鏈合作機制、加強生豬購銷合作力度等方面達成合作。首期合作期限為3年,有效期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

據悉,雙匯發展是我國最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主營生豬屠宰及肉類加工,截至2021年10月共擁有年屠宰生豬2300多萬頭、年加工肉制品200多萬噸的生產產能。值得一提的是,據公告披露,此番簽立框架協議前,正邦科技與雙匯發展最近三年未直接發生生豬購銷業務。

“正邦與雙匯分別擁有國內一流的生豬產業鏈優勢和國內頂尖的肉類加工優勢,雙方強強聯合,資源優勢互補,將暢通雙方產業鏈上下游,極大提升產品附加值,雙方產業發展必將取得新的突破,創造新的輝煌。”正邦科技表示。

點對點直供降成本 每個區域每年預計不低于六十萬頭

分開來看,所謂“生豬點對點直供”,即雙匯發展開辟綠色通道,全天24小時優先收購正邦科技的直供生豬;正邦科技應設定與雙匯發展屠宰匹配的養殖場作為基地,優先供應雙匯發展,并保障供應生豬的質量、品質,豬只體重在80—140千克/頭,保證生豬質量安全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符合雙匯發展的采購標準要求。雙方約定供應量、價格、運輸方式等,實現點對點直供。

不難想到,點對點直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諸多中間交易環節,降低交易雙方的成本。“目前雙方簽訂的是一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了點對點直供,此前公司與雙匯之間還有一道“豬販子”。沒有中間商掙差價,直送的話基本上可以確定公司至少要多賣1毛/斤,因為中介費現有的標準差不多就是1毛/斤。”正邦科技曾指出。

除了點對點直供之外,雙方還將加強生豬購銷合作力度,強化產能匹配和銜接。

具體表現為,當生豬價格低迷時,雙匯發展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基礎上,可適度加大對正邦科技的生豬采購力度,有權享受正邦科技的所有相關的生豬銷售優惠政策;而當市場價格高漲時,正邦科技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基礎上,可適度加大對雙匯發展的生豬供應力度。

與此同時,根據雙匯發展的需要,正邦科技向雙匯發展提供生豬養殖過程中的有關信息;根據正邦科技需要,雙匯發展及時將正邦科技所交付生豬屠宰后相關結算數據通報正邦科技。

這樣無疑增強了雙方抵御風險的能力。

對于正邦科技而言,雙匯發展作為國內最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是絕對的“優質客戶”,協議的簽訂為企業在周期底部時的業績提供了一定保障。“提供給雙匯的生豬主要還是按照其需求匹配對應重量段的豬只,按照雙方最近一段時間溝通,預計先期主要以華南(廣東、廣西)、華東(江西、湖北)開始直送,預計每個區域每年不低于5萬頭/月。”正邦科技表示。

而對于雙匯發展而言,在當前豬周期低位震蕩之時牽手上游,也為其鎖定了未來豬價高企時的供應質量和成本優化。

順應養殖屠宰一體化趨勢 建立供應鏈合作機制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正邦科技與雙匯發展還在協議中約定要建立供應鏈合作機制。“雙方共同發揮甲方生豬屠宰、乙方生豬養殖優勢,提高雙方品牌價值和市場占有率,共同打造國內外一流的產業鏈合作典范”。

在非洲豬瘟、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養殖、屠宰一體化早已是大勢所趨。“從行業集中度來說,養殖-屠宰一體化是可以成為未來生豬養殖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的。一體化更能貫穿產業鏈,不斷完善企業的體制,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同時也使得新生公司更具有競爭力。”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李明曾表示。

他指出,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合作后,能互相彌補各自的短板,降低雙方的成本。

具體來看,養殖企業涉足屠宰業務,一路上要經歷運輸損耗等問題,更關鍵的是盈利能力、銷售渠道及體制尚未成熟,這將增加部分業務風險。聯合屠宰企業后,養殖企業可以用合適的價格盡快地、盡可能多地消化產能,在降低自身成本的基礎上把豬肉合理出售;而屠宰企業的短板體現在獲取豬源上,與養殖企業合作能夠保證屠宰企業原料的統一性、整體性。

事實上,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等養殖企業均已布局屠宰行業。以牧原股份為例,去年8月,牧原股份曾發布公告稱,擬募資不超過95.50億元擴大生豬養殖建設項目和生豬屠宰項目。其中51億元用于新增23個生豬養殖基地,新增養殖規模677.25萬頭;19億元用于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1300萬頭。

而屠宰企業方面,雙匯發展則是最佳的例證。

早在2020年4月,雙匯發展就曾發布公告稱,擬與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建設生豬養殖及肉雞產業化項目。其中生豬養殖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人民幣9.8億元,預計年出欄生豬50萬頭,肉雞產業化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人民幣17.35億元,預計年出欄和屠宰肉雞1億只。

原文鏈接:https://www.chnfund.com/article/AR2022011816282236185217

消息來源:中國基金報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眾號“知消”發布全球消費品、零售、時尚、物流行業最新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