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2年8月13日 /美通社/ -- 今日,以"樹規范 貫全程 領前沿"為主題的第21屆阿斯利康呼吸周大會在成都召開,本次呼吸周大會聚焦"大呼吸"領域,設1個主會場和7個分會場,涵蓋免疫感染、肺癌、慢阻肺、哮喘、兒童呼吸等內容。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院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哮喘學組組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主任沈華浩教授,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教授等來自國內外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兒科、腫瘤科、全科的大咖講者以及線上線下逾10萬與會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呼吸疾病全程解決方案、分享學術前沿、領域新知,推動中國呼吸疾病精準化診療及學科建設,造福廣大呼吸疾病患者。
"一年一度的呼吸周大會是阿斯利康誠意為醫生學者打造的學術交流平臺,在過往20余年,呼吸周見證了呼吸學科由大學科走向強學科,創新成果不斷驅動中國呼吸領域的發展壯大。"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賴明隆介紹,"作為一家深耕中國近30年的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從創新藥物引入、創新診療方案探索、學科建設、醫學成果轉化、創新模式突破等多個維度助力中國呼吸診療水平提升。未來,阿斯利康仍將一如既往與政、產、學、研、醫、投各界攜手,為中國呼吸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品及創新的全病程管理解決方案,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偉大愿景。"
聚焦我國呼吸慢病防控痛點,樹立全程規范管理新理念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一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1],而以慢阻肺和哮喘為代表的呼吸慢病是我國慢病管理體系中的短板。目前,我國慢阻肺患者約有1億人,20歲及以上哮喘患者4570萬人,居中國居民主要死因第三位[2],[3],且整體疾病患病率、發病率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甚至還有上升的趨勢。而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低疾病知曉率、低就診率、低檢查率,從而造成了疾病的低規范治療率:我國僅有不足3%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2],僅14.2%哮喘患者達到良好控制[4]。
對于我國呼吸慢病防控形勢嚴峻,疾病負擔較重的現狀,王辰院士從"貫全程"的角度切入,表示:"醫學不能只注重疾病的治療,而應從促防診控治康六個方面,六位一體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具體到呼吸慢病的管理,防控舉措應從醫學界、衛生界轉為社會各界,覆蓋醫院、疾控中心、企業、政府部門、基層等等,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呼吸疾病方面的診療能力,繼續推進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PCCM)建設,對公眾進行大量的科普宣教等,如此才能降低我國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切實解決民生痛點。"
規范化診療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陳榮昌教授認為:"在診斷方面,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建設和人才建設,避免漏診誤診,同時建議落實將肺功能納入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項目;在治療方面,呼吸慢病具有病情長期存在且易反復發作的疾病特征,因此有效控制病情需堅持長期規范診療、科學用藥,另外進一步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提升長期治療管理用藥的配備。"
引領前沿技術,暢想呼吸精準治療新紀元
盡管自21世紀以來,隨著新型藥物不斷開發和涌現,我國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水平已取得長足進步,但以哮喘、慢阻肺為代表的呼吸系統疾病目前仍無法實現臨床治愈,治療的目標以控制病情,避免急性加重/發作及減少死亡風險為主,因此本屆大會也特別關注呼吸疾病的未來診療方向,而靶向精準治療成為呼吸疾病未來臨床可能實現"治愈"的關鍵詞。
在哮喘領域,目前以吸入激素為主的治療可以使大部分哮喘患者控制病情,但還有一部分重度哮喘患者對常規治療的反應不佳,是目前哮喘領域的難點和挑戰。沈華浩教授介紹:"生物靶向治療是哮喘特別是重度哮喘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針對嗜酸性粒細胞靶向治療哮喘的藥物研發,已在臨床試驗中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未來有望成為攻克哮喘的‘利劍',但仍任重道遠。"
靶向治療在肺癌領域的應用則已開展較長時間,目前有許多靶向藥物可供患者選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實現帶瘤長生存,但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仍較短,因此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李為民院長介紹:"如何提高肺癌的早診斷率,關鍵在早篩,所以我們團隊一直在探索肺癌早期精準診斷技術,目前我們研發的肺癌(肺結節)AI輔助診斷系統大大提高了檢出率,解決肺癌早期分子分型靶向治療的臨床問題,破解早期肺癌漏診難題,有力推動我國肺癌精準診療的規范化進程。"
[1]慢阻肺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倡議(GOLD)2018版 |
[2] Wang C, et al. The Lancet, 2018, 391(10131): 1706-1717. |
[3] Huang K, et al. The Lancet, 2019. |
[4] Ding B, Small M. Disease burden of mild asthma in China. Respirology. 2018 Apr;23(4):369-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