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榜單出爐

中國機經網
2022-12-29 07:53 8675

北京2022年12月29日 /美通社/ -- 12月28日,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信息線上發布會在京召開,本屆發布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機經網承辦,旨在總結過去一年間機械工業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引導行業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榜單發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代表主辦方分別發布了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沈波主持了此次線上發布會。

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榜單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發布了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名單。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3705.45億元,下同)、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055.98億元)、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634.95億元)分別獲得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前三名。(其他位次企業及信息詳見文末名單)

作為中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轉型發展的風向標,今年第18屆機械企業100強在做強、做優、做大等方面展現出新活力,呈現諸多新特點。

(一)2022年機械百強企業規模情況

本屆機械百強營業收入合計25391億元,同比增長13.98%,增速比上屆百強高0.65個百分點。

(二)2022年機械百強企業盈利情況

本屆機械百強企業利潤總額合計1317億元,同比下降6.17%。其中:58家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2家利潤同比下降。

(三)2022年機械百強企業行業分布

本屆機械百強入圍企業最多的三大行業仍是 -- 電工、石化通用機械和工程機械行業,分別入圍32家、15家和12家,合計入圍59家,占比近六成。

(四)2022年機械百強企業地區分布

本屆機械百強中:東部地區:入圍66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5%;中部地區:入圍21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48%;西部地區:入圍13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3%。

(五)2022年機械百強企業按企業性質分布

國有企業:45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59.48%,同比增速12.63%;民營企業:53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39.94%,同比增速16.33%;其他企業:2家入圍,營業收入占比0.58%,同比增速-2.56%。

(六)百強企業產出效率繼續提升

本屆機械百強企業人均營業收入235.43萬元,同比提高26.11萬元。受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本屆機械百強企業人均利潤12.21萬元,同比下降0.98萬元。據測算,同期機械工業(不含汽車)規模以上企業人均營收146萬元左右,人均利潤9萬元左右。

(七)百強企業是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本屆機械百強企業數量僅占全行業(不含汽車)規模以上企業的0.12%,營業收入占14.66%,利潤占12.13%,職工人數約占9%。本屆機械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合計906.5億元,同比增長19.59%,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5.61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3.57%,比上年同期提高0.17個百分點,比全行業(不含汽車)平均水平2.41%(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大行業R&D經費情況估算值)高1.16個百分點。

(八)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國機械企業在不斷成長,無論是規模、效益,還是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都有了長足進步,與世界同類企業的差距不斷縮小,成長性和運營效率都有較好表現。

機械百強中:2011年,國機集團成為我國機械工業(不含汽車)首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排在第434位,此后連續12年入圍,2022年排在第224位,比2021年提高60位。

2021年,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二家入圍世界500強的機械企業(不含汽車),2022年繼續入圍排在第452位。

盡管我國機械、汽車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與世界同行頂級企業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如:

增長速度趨緩,盈利能力較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共性技術研發主體缺位;一些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相對滯后;一些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缺失;部分高端關鍵裝備、短板設備仍受制于進口;知識產權保護不足;自主品牌培育滯后等。這都是制約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由大到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榜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發布了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7798.46億元,下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056.96億元)、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555.15億元)分別獲得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企業前三名;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零部件業務收入2610.36億元,下同)、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1399.44億元)、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4.91億元)分別獲得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前三名。(其他位次企業及信息詳見文末名單)

從今年上榜企業分布情況,可以發現以下五個特點:

(一)入選企業排名情況

整車二十強:今年有2家企業排名上升,7家企業排名下降,9家企業與去年排名一致,2家新增企業。零部件三十強:今年有11家企業排名上升,9家企業排名下降,9家企業與去年排名一致,1家新增企業。

(二)入選企業規模情況

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合計為46753.32億元,同比增長10.64%,增加4497億元。入圍規模為84.67億元,比上年提高20.39億元。最大規模為7798.46億元。3000億以上規模企業:6家,與上年持平。1000~3000億之間規模企業:6家,比上年增加2家。1000億以下規模企業:8家,比上年減少2家。

上榜的零部件30強企業2021年零部件業務收入合計為11273.92億元,同比增長10.53%,增加1073.79億元。入圍規模為113.55億元,比上年提高7.60億元。最大規模為2610.36億元。1000億以上規模企業:2家,與上年持平。400~1000億之間規模企業:3家,與上年持平。200~400億之間規模企業:9家,比上年增加2家。200億以下規模企業:16家,比上年減少2家。

(三)入選企業盈利情況

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2021年利潤總額合計為3129.11億元,同比增長56.13%,增加1124.88億元。上榜的零部件三十強企業2021年利潤總額合計為761.70億元,同比增長20.47%,增加129.45億元。

(四)入選企業地區分布情況

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中:東部地區:入圍11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79%。中部地區:入圍6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92%。西部地區:入圍3家,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2%。

上榜的零部三十強企業中:東部地區:入圍24家,合計零部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11%。中部地區:入圍6家,合計零部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42%。西部地區:無

(五)入選企業性質分布情況

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中:國有企業:入圍11家,合計營業收入占比為75.48%。私人控股:入圍6家,合計營業收入占比為16.88%。其他:入圍3家,合計營業收入占比為7.64%。

上榜的零部三十強企業中:國有企業:入圍11家,合計零部件業務收入占比為54.58%。私人控股:入圍10家,合計零部件業務收入占比為25.36%。其他:入圍9家,合計零部件業務收入占比為20.06%。

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為了讓廣大企業對行業發展形勢有一個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分別對機械工業和汽車工業2022年的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2023年的行業運行趨勢做出預判。

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羅俊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頻發等多重挑戰,機械工業作為我國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首當其沖,四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滑,增加值當月同比下滑兩位數,累計也由正轉負,行業運行偏離了正常軌道。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機械工業全行業也迅速行動起來,五月份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六月份當月增加值基本恢復正常增長水平,累計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三季度以來機械工業總體延續穩定運行走勢,主要指標繼續穩步回升。進入四季度,國內疫情再次反復多地頻發散發,疊加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不確定,加重了行業平穩運行壓力。10月、11月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再次出現回落苗頭。

最新數據顯示,11月當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落,累計增加值增速也出現回落,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行業累計投資增速比1-10月分別回落0.1、0.6和0.5個百分點,機械工業累計出口增速比10月回落1.2個百分點,當月出口增速由正轉負。

展望2023年,羅俊杰認為宏觀層面和政策層面為2023年機械工業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但同時要看到,機械工業穩增長基礎仍不穩固,經濟運行仍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從需求側看,行業投資增長勢頭較弱,消費恢復態勢不強,出口增速回落不確定性加大;從供給側看,產業鏈供應鏈仍存在一些關鍵環節"卡脖子"的卡點堵點,增長新動能尚未形成廣泛帶動作用。此外,疫情的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還將存在,各種不確定短期變化和外部因素還可能會加重"三重壓力"、困擾行業的平穩運行。

綜合分析:

在國際市場不出現大幅下滑、國內疫情得到較好防控的情況下,初步預計2023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5%左右。

汽車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陳士華指出,2022年汽車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有以下特點:汽車產業保持增長: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1-11月增速比1-10月有明顯的下降,較1-10月分別收窄1.8和1.3個百分點。乘用車成為拉動車市增長的主力: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70.2萬輛和2129.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7%和11.5%。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汽車市場總體處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對汽車的消費需求依然強烈,加上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帶來的行業紅利,為乘用車市場今后保持穩定增長提供了充分保障。商用車持續表現低迷:1-11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92.7萬輛和30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1.9%和32.1%,繼續呈現兩位數下滑。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乘用車總銷量比重達到27.2%。汽車出口保持良好勢頭:1-11月,汽車企業出口278.5萬輛,同比增長55.3%。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225.1萬輛,同比增長57.8%;商用車出口53.3萬輛,同比增長45.7%。新能源汽車出口59.3萬輛,同比增長1倍。

2022年預測:汽車總銷量為2680萬輛,同比增長2%

  • 乘用車預測:2022年2350萬輛,同比增長9.4%;
  • 商用車預測:2022年330萬輛,同比下降35.3%;
  • 新能源汽車預測:2022年670萬輛,同比增長90.3%。

2023年預測:汽車總銷量為2760萬輛,同比增長3%

  • 乘用車預測:2023年2380萬輛,同比增長1.3%;
  • 商用車預測:2023年380萬輛,同比增長15%;
  • 新能源汽車預測:2023年900萬輛,同比增長35%。

殷切希望

機械百強、汽車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是行業深入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突出代表,是行業持續、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向全行業發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機械、汽車行業廣大企業以入選企業為榜樣,在當前國內外形勢異常復雜嚴峻的形勢下,繼續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繼往開來,創新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科技投入,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揚優勢、補短板、鍛長板,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強鏈補鏈和自主安全可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名單

序號

企業名稱

省市

2021年營業收入(億元)

1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3705.45

2

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3055.98

3

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

1634.95

4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省

1545.60

5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江蘇省

1167.96

6

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

新疆區

756.95

7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671.31

8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532.69

9

人民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508.17

10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區

505.71

11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省

492.64

12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區

478.45

13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

476.69

14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

418.57

15

臨沂臨工機械集團

山東省

407.07

16

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401.75

17

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省

349.74

18

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349.19

19

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

304.17

20

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293.65

21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292.94

22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區

289.16

23

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省

283.11

24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

247.98

25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

238.81

26

人本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215.71

27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省

180.04

28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176.07

29

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166.93

30

云南云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

165.98

31

衛華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省

163.34

32

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省

153.65

33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省

150.53

34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省

146.15

35

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145.53

36

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144.90

37

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

江蘇省

141.94

38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

141.49

39

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省

121.05

40

杭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118.78

41

青島漢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118.11

42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省

116.22

43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114.08

44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112.97

45

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112.25

46

大連冰山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省

112.01

47

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

106.76

48

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

甘肅省

103.28

49

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99.43

50

天津市金橋焊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97.26

51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95.17

52

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93.09

53

風帆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省

92.53

54

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91.60

55

大連重工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

遼寧省

91.33

56

山東五征集團

山東省

89.49

57

無錫華光環保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83.77

58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75.50

59

杭州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74.43

60

杭州東華鏈條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68.09

61

煙臺冰輪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66.15

62

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65.78

63

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市

65.75

64

開山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61.56

65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

60.63

66

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60.08

67

杭州汽輪動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57.88

68

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省

57.72

69

無錫市華美電纜有限公司

江蘇省

57.67

70

天津大橋焊材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市

55.32

71

安徽全柴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省

55.18

72

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

54.19

73

江蘇華朋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

51.97

74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

陜西省

50.52

75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河南省

50.20

76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46.62

77

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

46.33

78

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45.19

79

湘電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省

43.27

80

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

39.84

81

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5.91

82

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省

35.01

83

日立建機(中國)有限公司

安徽省

34.32

84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3.84

85

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

遼寧省

33.65

86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省

32.98

87

和利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32.90

88

豫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省

32.74

89

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

重慶市

31.27

90

華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0.73

91

南方泵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0.28

92

江蘇常發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29.88

93

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29.44

94

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省

29.02

95

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開關廠)

江蘇省

28.09

96

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27.80

97

張家港廣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27.37

98

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25.70

99

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25.33

100

北京電力設備總廠有限公司

北京市

25.10

 

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企業名單

序號

企業名稱

省市

2021年營業收入(億元)

1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7798.46

2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吉林省

7056.96

3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省

5555.15

4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4817.58

5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省

4318.83

6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3603.16

7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2595.54

8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

2161.42

9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

遼寧省

2147.87

10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1683.82

11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

1364.05

12

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省

1061.13

13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省

820.03

14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省

403.14

15

蔚來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省

364.73

16

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省

282.54

17

重慶理想汽車有限公司

重慶市

270.10

18

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省

209.98

19

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154.18

20

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市

84.67

 

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

序號

企業名稱

省市

2021年零部件業務收入(億元)

1

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

2610.36

2

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1399.44

3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914.91

4

萬向集團公司

浙江省

817.77

5

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450.21

6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

廣  西

382.85

7

廣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廣東省

365.89

8

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市

315.80

9

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02.86

10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上海市

262.93

11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

260.93

12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213.80

13

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

205.37

14

蜂巢易創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

200.68

15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

197.91

16

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省

194.97

17

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185.79

18

北方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省

185.60

19

寧波華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175.88

20

精誠工科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河北省

175.69

21

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171.65

22

寧波繼峰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167.60

23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162.10

24

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廣  西

158.73

25

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河北省

152.52

26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

江蘇省

135.99

27

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135.80

28

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

131.84

29

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

124.49

30

安徽環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113.55

 

消息來源:中國機經網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能動
微信公眾號“能動”發布全球能源、化工、采礦、動力、新能源車企業最新的經營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