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3年3月13日 /美通社/ --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2023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降低融資成本,新發放企業貸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對普惠小微貸款階段性減息。用改革辦法激發市場活力。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
通過運用數字科技能力,有利于銀行機構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助力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數字銀行,微眾銀行以科技為核心發展引擎,以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得以平等地獲得金融服務,實現了"三升兩降",即提升用戶體驗、提升效率、提升業務拓展能力服務更多人群,降低成本、降低風險,促進可持續的長久發展,助力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數字科技為核心發展引擎
成立八年以來,微眾銀行一直將科技作為驅動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持續在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開展攻關。憑借領先的數字科技能力,微眾銀行探索出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新模式。
微眾銀行在成立之初就構建了采用安全可控技術的全分布式銀行系統架構,有效地支持了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基于此,微眾銀行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的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不可能三角",將單賬戶每年IT運維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國內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以科技創新的手段實現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該系統上線以來,實現了24×365無間斷運轉,目前已成功服務超過3.5億的客戶,實現了單日交易峰值超過8億筆,產品可用率達到99.99975%的系統處理能力。
在發揮科技能力應用實踐方面,以區塊鏈為例,微眾銀行自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自主研發了一整套覆蓋底層、中間件、應用組件的聯盟鏈核心技術體系 ,實現了完整的國產化支持,并于2017年全面對外開源。以開源促創新,微眾銀行鏈接多方共建最大最活躍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匯聚超4000家機構 、超90000名個人成員,率先填補了國內產業空白,有力促進了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并于2022、2023年連續入選《福布斯》全球區塊鏈50強。通過提供開源技術支持的方式,微眾銀行助力生態圈內合作伙伴落地超300個標桿應用,并支持若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覆蓋了政務、金融、醫療、雙碳、農業、跨境數據流通等眾多領域,在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公平與可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持續貢獻力量。
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小微成長
中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創業就業、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微眾銀行在2017年推出了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門檻。截至2022年末,微眾銀行微業貸已輻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超34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申請,累計授信客戶超110萬家,累計授信金額超1.1萬億元。
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助力,還體現在將金融資源精準流向重點領域和關鍵行業。微眾銀行在做大做廣普惠金融的基礎上,圍繞國家科技創新的發展路線圖和產業鏈布局,為科技創新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通過培優扶強、加大重點產業支持力度等方式,助力更多科創型中小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金融活水。2020年,微眾銀行針對科創中小微企業因輕資產無抵押而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打造出具有差異化的特色金融服務產品 -- 微眾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目前,微業貸科創金融已經在全國20個省及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市開展業務,吸引近23萬戶科創企業前來申請,已申請企業占所在地區科創企業總數的比例達15%,在當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滲透率超21%,累計授信超1800億元。
此外,微眾銀行推出新型"政銀擔"線上化、批量化融資擔保服務模式,通過強化政銀合作力度,深入服務重點產業領域小微企業,充分發揮各方的金融創新優勢,有效降低科創型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擴充企業融資渠道,切實支持企業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末,該服務模式已落地全國13個省市地區,累計授信額度超243億元,累計發放擔保貸款超140億元,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客戶數超1.6萬戶,微眾銀行全年為企業節約擔保費超2300萬元。
金融惠民,共享平等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我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的根本目的即是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我國金融業實踐也已證明,依托數字科技手段有助于破解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微眾銀行推出了"微粒貸""微業貸""微眾銀行財富+"等一系列普惠金融產品,累計為全國逾3.5億個人客戶和超34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提供了包括線上銀行賬戶、存款理財、小額信貸和支付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廣泛覆蓋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涵之一包括讓更廣泛人群充分享受金融服務,尤其是可以平等享受數字時代的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消除"數字鴻溝",共享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成果,截至2022年底,微眾銀行已服務聽障、視障以及老年人等特殊客群240萬人次。
早在2016年,微眾銀行微粒貸團隊專為聽障用戶增設了遠程視頻身份核驗流程,并聘請專職手語專家組建了一支手語服務團隊,也為視頻手語服務搭建了專門的網絡設備。手語客服通過遠程一對一視頻,為聽障用戶提供及時有效、安全便捷、無障礙的金融服務。微眾銀行微粒貸增設手語視頻客服,截止到2022年,其已累計為超16萬人次聽障客戶服務,超33萬人次使用過"多媒體客服"服務。
2020年10月,微眾銀行App推出"無障礙版"。該版本不僅完成了所有功能的讀屏適配,還推出了無障礙人臉識別、無障礙身份證識別等創新功能,實現了視障客戶獨立操作銀行App的目標。2022年,微眾銀行還針對老年和視障用戶推出"空中柜臺"服務,服務專員可以通過語音和視頻在線遠程為客戶辦理理財、退休金增值計劃等多項業務,讓用戶尊享親臨柜臺般的體驗。
2022年11月底,微眾銀行推出"微眾銀行財富+",升級財富管理服務,探索數字普惠金融新路徑,通過大力發展數字財富管理業務,降低各類理財服務門檻,加大普惠理財產品和服務供給,發揮金融機構作用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普及金融知識,通過財富管理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助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微眾銀行秉持"金融為善 消保先行"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建立消費者宣傳教育長效機制,以漫畫故事,趣味視頻、有獎競答等豐富的內容向廣大消費者科普金融知識。在反詐宣傳方面,微眾銀行持續加強反詐工作力度,建立全渠道、多場景的防范詐騙體系,發揮警銀聯動的優勢,提升廣大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