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2023年5月5日 /美通社/ -- 伴隨著消費者需求趨于多樣化,以及個性化定制模式的興起,當前離散制造業正逐步從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模式轉變為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的業務模式。由此也帶來了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協同難,效率低、交期長、產生大量等待浪費;統計數據與現場、現物、現實不一致,調度及排程不精細、難執行;依靠單據驅動,作業效率低,無法實現高效自動化;品質管控難,大量不良品被制造、流出和接收;數據不及時、不完整、不準確,且未建立起生產、物流和質量的規則算法,難以實現敏捷、柔性響應等諸多問題。在此背景下,推動以精益思想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破解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等生產模式下的管理難題,已成為離散制造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作為離散制造精益數字化轉型落地專家,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之杰”)致力于深度運用自主研發打造的離散制造精益數字化系統 -- 德沃克智造(D-Work),聚焦離散制造業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等生產模式下的管理難題,幫助企業打造透明、全局、事中動態敏捷控制的精益數字化工廠,助力其真正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增強市場競爭力,并已有諸多成熟落地案例。
那么,離散制造企業該如何實現精益數字化轉型?未來的發展策略與規劃如何?近期,中之杰另辟蹊徑開啟全新的MES解題思路。
聚焦離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難點,深耕精益數字化
按照產品制造工藝過程特點,制造業可分為離散制造、流程制造和混合制造。這其中,離散制造指的是在生產工藝計劃的指導下,把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并不連續的工序加工裝配成最終產品的過程。典型的離散制造行業,包括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電子組裝、飛機制造、船舶制造等。
中之杰CEO蘇玉軍指出,當前離散制造業正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根本目的在于降本、提質、增效,然而在推進過程中卻難點重重。這具體包括:生產制造的高度離散化、現場管理的復雜性,導致工廠車間難以對訂單執行、生產進度等進行實時、透明的管控;由于無法準確跟蹤物料狀態,導致庫存周轉率低,物料積壓嚴重,既占用了倉庫空間,也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由此產生巨大浪費,對企業現金流及管理運作帶來嚴重影響;由于生產工藝與工序相對復雜,人工交互多,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要素和事件無法關聯在一起,數據也不準確,一旦發生質量問題,根本無從追溯;異構設備及系統數據集成困難,難以開展對設備狀態的實時感知與監測、故障診斷與維護等。
在中之杰看來,離散制造業要想破解這些難題與挑戰,真正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必須要以精益數字化為核心,實現精益和數字化深度融合與相互賦能。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數字化,并不能達成目標。
這是因為,精益思想和方法論會快速地使傳統企業在存量上降本增效,在增量上擴大市場的競爭力和份額。精益對生產中的過度生產、等待、運輸、過度加工、庫存、缺陷返工、動作浪費進行了聚焦,并提出了諸多的方法予以消除,這些與生產制造單元的經營目標緊密相關。時至今日,精益仍然是提高生產車間效率的最有力的工具。而數字技術可以使精益的成果即時固化和標準化,在加速存量改善和放大增量提升效果的同時,讓精益的改善形成機制,并且連續迭代、持續優化,最終實現精益成效的最大化。
對于離散制造業而言,精益數字化是數字化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將企業實施的精益思想與模式,應用于數字化支撐的生產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精益數字化的目標是全面消除各種浪費,盡可能地實現高質量、低成本、低資源消耗,并以盡可能短的時間進行生產運輸交貨。推進精益數字化轉型,是離散制造業從傳統制造跨越到數字制造的關鍵路徑。
然而,實現精益數字化轉型,依賴于方法論和工具,二者缺一不可。為此,中之杰結合基于十多年來深耕離散制造業的知識沉淀和經驗積累,以精益Lean + Know-How + IT的融合為核心,自主研發打造了德沃克智造(D-Work),幫助離散制造業實現從原材料卸貨到成品出庫的全局柔性智能化生產。
“一轉、雙改、雙模”創新技術,打造未來智造工廠的“神經中樞”
德沃克智造作為以精益思想為中心的離散制造精益數字化系統,通過“一轉、雙改、雙模”的創新技術,聚焦現場、現物、現實,以對象為驅動,實現手(機械手)、腿(AGV)智能協同作戰,幫助離散制造業破解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等業務模式下的管理難題,打造透明、全局、事中動態敏捷控制的精益數字化工廠。
“一轉”是指將業務轉換成對象動作,動作產生數據、數據返回業務,由此完成物動單動的執行與業務閉環,實現從業務單據驅動向對象驅動轉變。
“雙改”就是電子周轉箱改造和虛擬工位改造。電子周轉箱改造是指通過RFID、條碼、二維碼等方式,對裝物料的載具,如托盤、周轉箱等(中之杰統稱為“電子周轉箱”)進行改造,實現對象身份ID唯一化和數字化;經過改造后的電子周轉箱不僅僅周轉物料,更是數據的周轉和聚合。虛擬工位改造即采用工位機、一體機、PDA、門禁等,對生產、物流、質量三類工位進行數字化改造,賦予工位無感采集終端,實現車間無紙化作業。
“雙模”是指對象建模和工位建模。對象建模包括生產指令、物流指令、質量指令、事務指令、AGV指令等的建模;工位建模則包括生產規則、物流規則、工藝規則、排程規則、質量規則等的建模。
區別于傳統MES方案以工單連接物料和設備,高度依賴工人創建/處理工單任務、按批次盤點在制品報工等,帶來人工介入的不確定性與額外成本,德沃克智造另辟“去單據化”新思路,通過電子化周轉箱+虛擬工位的“雙模改造”實現對象驅動,不僅直連物料和設備,排除“人”的干擾并實時跟蹤生產現場的狀態,實現物、單合一;更重要的是,融合精益理念和方法論,聚焦過程(現場、現物、現實),利用物的流轉(裝載料的托盤或周轉箱)與加工(工位),實現制造數據的聚合、周轉、協同,形成感知、決策及執行的高效閉環,破解離散制造的不確定性及復雜性難題,實現精益數字化生產方式,塑造離散制造業新的核心競爭力。
蘇總強調,未來的智能制造一定會走向全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工廠。德沃克智造作為承擔生產指揮、控制和協同任務的工廠“神經中樞”,也一定要與底層的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對接。當前,離散制造現場普遍采用托盤或周轉箱等載具實現物料的流轉。而且,自動化系統廠商也是以托盤或周轉箱等為對象進行離散制造現場的物料流轉的標準化、自動化改造。德沃克智造以“物”為核心,實際上是抓住了離散制造現場管理的源頭和關鍵,并且也能天然地協同和對接自動化系統。
在制造業變革的浪潮之下,中之杰16年來逐浪前行,從提供ERP咨詢實施服務起步,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已成為離散制造精益數字化轉型落地專家。其核心自主產品德沃克智造(D-Work)定位于未來智造工廠的“神經中樞”,以高度標準化的實施交付模式,幫助離散制造業破解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多變更等業務模式下的管理難題,打造透明、全局、事中動態敏捷控制的精益數字化工廠,并在眾多細分行業上市公司、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及隱形冠軍企業中成功應用。期待未來中之杰能夠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持續創新和打磨產品,深耕并拓展垂直細分行業,以助力更多離散制造企業的精益數字化轉型落地,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升級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