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8月6日 /美通社/ -- 8月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上海中醫藥大學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協辦,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教育部筋骨理論與治法重點實驗室、施杞全國名中醫學術經驗研究工作室和石筱山傷科學術聯盟承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阿阿膠")參與支持的"第六屆石筱山傷科學術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
論壇依據《"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指導,響應"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時代號召,特邀各方業界人士、專家學者,共同就"石筱山傷科理論淵源、學術傳承、研究進展與新技術新理論的應用"展開討論,旨在增強以石式傷科為代表的中醫傷科領域建設,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助力健康中國。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五屆及第六屆理事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王國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徐建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原會長陳凱先,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季光,甘肅中醫藥大學校長趙繼榮,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一級巡視員鄭錦,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保健局局長、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胡鴻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孫真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朱啟高,甘肅省政協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甘肅中醫藥大學原校長李金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國醫大師孫光榮,國醫大師韋貴康,國醫大師劉嘉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醫藥處原處長王昌恩,華潤醫藥集團首席執行官、東阿阿膠董事長白曉松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全體黨政領導和兄弟院校領導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同時大會還邀請到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朱立國,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凌昌全,上海市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李飛躍,全國及滬上中醫藥著名專家50多人共同出席大會。
弘揚石氏傷科,助力健康中國
石氏傷科學淵深厚,啟源于吳門醫派,弘揚明代薛己"十三科一理貫之"學說并融于理傷實踐,自成一家,開創石氏傷科獨特流派,迄今已有170余年的歷史。施杞教授作為石式傷科第四代傳人同時也是第四屆國醫大師,師承石筱山先生、石幼山先生,率先提出了慢性筋骨病 "整體論治" 的學術思想,構建了"中醫骨內科學"學術體系,并確立了"內調氣血臟腑平和,外調筋骨經絡平衡"的"雙調法則"。此次會議恰逢施杞教授從醫執教60年,為慶祝其六十載奮斗歷程,延續其精神理念,更為進一步擴大石式傷科學術傳承、繼續研究創新以服務人民健康,設置專業論壇,共話傷科發展。
開幕式上,各位業界領導、兩院院士、國醫大師以及中醫骨傷科專家代表分別致辭,并對施杞教授為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的貢獻給予極大肯定和支持。圍繞施教授秉承的‘臨床—科研—臨床'學科發展模式,踐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以其從事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成果,帶領團隊推進龍華醫院骨傷學科醫療、教學、科研的全面發展,并開創性地提出構建"中醫骨內科學",填補了學科發展空白,弘揚了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幅度降低了慢性筋骨病手術治療率和復發率。在此基礎上,專家學者進一步提供最新研究成果以推進石筱山傷科的傳承創新,為學科建設和我國中醫藥事業再創新的輝煌作出新的努力。
慢性筋骨新布局,骨龍膠囊新發展
為促進骨傷科研究創新,助力中醫藥產學研協同發展,在論壇開幕式上,東阿阿膠宣布與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聯合籌建"阿膠膏方慢性筋骨病養治結合聯合研究室",將開展東阿阿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并發骨質疏松、骨龍膠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傷疾病的相關研究,并加強阿膠膏方研究合作,積累開拓慢性筋骨病方面數據經驗,優化服務更多骨傷患者。
針對此次戰略合作,白曉松表示,未來,東阿阿膠要支持聯合研究室做大做強,把阿膠膏方在筋骨病領域的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持續產出高水準的科研成果,為中醫藥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產學研深度協同,養治結合助發展
作為具有70余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中醫藥品牌,2022年以來,東阿阿膠積極融入國家大健康戰略,扎實推進"價值重塑、業務重塑、組織重塑、精神重塑",構建藥品、健康消費品"雙輪驅動"模式,不斷打造"一中心三高地"研發體系,建設膠類中藥研發高地,將持續為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和推動包括我國中醫骨傷學科在內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東阿阿膠智慧和力量。
此次論壇,通過石筱山傷科學術分享,學習施杞教授治學精神,弘揚傳統文化,踐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進一步實現了我國中醫骨傷學科理論創新,推動了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以及助力了中醫藥產業繁榮建設。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未來東阿阿膠愿與業界同道一起,將石氏傷科傳承創新推向新的高度,為人民健康生活作出積極貢獻,持續推動中醫藥融入健康中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