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全球三大科技集群比較之一:北京的實力與不足

中國網
2023-08-21 20:48 3839

北京2023年8月21日 /美通社/ -- 以下是來自中國網的采訪報道:《全球創新指數》使用PCT專利申請量和科學出版物論文發表量兩項指標對全球科技集群進行排名,從2017年開始評價全球科技集群,量化科技創新活動的空間集聚狀況。回顧歷年報告可以看出,東京-橫濱、廣州-深圳-香港兩大集群一直穩居全球科技集群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北京從2017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3位,2022年蟬聯第三。

本報告在分析《全球創新指數》的基礎上,運用云河都市研究院《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指標,對三大科技集群進行了更全面的比較分析,進一步探討了北京科技創新的特點、優勢和不足。

1.三大科技集群在專利申請和科學論文發表上展現不同優勢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科技集群排名依據國際專利申請中列出的發明人以及科學刊物文章上的作者所在地區來識別集群。該報告在2017年只使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的專利申請量一項指標對全球科技集群進行評價,從2018年開始增加了科睿唯安在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網站上公布的科學出版物論文發表量作為指標,并沿用至今。

比較分析三大科技集群在這兩項指標的表現可以看出,各集群的優勢各有側重。

①東京-橫濱:專利申請比科學論文發表更為活躍

東京-橫濱在PCT專利申請量上優勢顯著。2018年專利申請量達到104,746件,全球占比為11%,高于第2位的廣州-深圳-香港近6個百分點。2022年專利申請量雖然增長到122,526件,保持世界第1位,但與第2位的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優勢大幅度壓縮至2.5個百分點。

東京-橫濱在科學出版物論文發表量上的優勢這些年下降比較明顯。2018年該集群發表了141,584篇科學論文,全球占比1.8%,世界排名第2位。然而2022年科學論文發表量比2018年驟減20%,全球占比下降到1.6%,世界排名跌落至第5位。

由此可見,東京-橫濱的專利申請比科學論文發表更為活躍,科研與產業的互動是支撐該集群成為全球第一科技集群的關鍵要素。

②廣州-深圳-香港:專利申請、論文發表都在迅速增長

廣州-深圳-香港在專利和科學論文兩方面都增長迅速。2018年PCT專利申請量為48,084件,全球占比5.1%,世界排名第2位。2022年PCT專利申請量比2018年翻了一番,全球占比達到8.2%,與全球第一科技集群東京-橫濱之間的差距大幅度縮小。

2018年該集群在科學出版物上發表的論文只有40,920篇,全球占比僅為0.5%,世界排名第32位。然而到2022年,科學論文發表量猛增到2018年的3倍以上,全球占比提高到1.9%,超越了東京-橫濱,躍進至世界排名第3位。

廣州-深圳-香港的迅猛勢態對東京-橫濱作為全球科技集群首位的地位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③北京:科學論文發表優勢突出

北京在科學出版物論文發表上優勢突出。2018年科學論文發表量為197,175篇,全球占比2.5%,是東京-橫濱的1.4倍,世界排名第1位。2022年,北京的科學論文發表量比2018年增長了24%,全球占比提升到3.7%,穩居世界首位。

然而,北京在專利申請方面相對滯后。2018年PCT專利申請量為18,041件,全球占比1.9%,世界排名第8位。2022年全球占比提升到2.8%,世界排名上升至第6位。

以中國科學院、清華、北大為首的眾多名校和頂級科研機構是北京科學論文力的強大基礎,正是近年科學論文發表量的持續增長大幅度地提升了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位次。

2.北京行政區域面積最大,人口規模第二,經濟體量最小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北京的行政區域面積最大,為16,410平方公里,是廣州-深圳-香港的1.3倍,東京-橫濱的6.2倍。

從人口規模來看,廣州-深圳-香港的人口規模最為龐大,達到4,390萬人,是北京的2倍,東京-橫濱的2.5倍。

從經濟規模來看,廣州-深圳-香港居首,GDP略高于東京-橫濱,達到85,506億元。相比之下,北京的經濟體量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東京-橫濱的人均GDP最高,為46.3萬元,是北京與廣州-深圳-香港的2.4倍。

圖1 三大科技集群基本數據比較
圖1 三大科技集群基本數據比較

3. 北京研發強度最高,但研發經費支出和研發人員數存在差距

①研發經費支出:東京-橫濱最大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東京-橫濱的研發經費支出最大,達到5,295億元,是廣州-深圳-香港的1.2倍,北京的兩倍。

北京在三大科技集群中研發經費支出總量最少。

② 研發強度:北京最大

由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規模存在差異,在比較研發經費時經常會使用"研發經費支出/GDP",即"研發強度"這一指標來考量對研究開發的重視程度。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雖然北京的研發經費支出總量最少,但北京的研發強度位居首位,達到6.5%,略高于東京-橫濱,高于廣州-深圳-香港1.2個百分點。

③研發人員數:北京最少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廣州-深圳-香港和東京-橫濱的研發人員數相差不大,分別為64.3萬人和62.9萬人。

北京的研發人員數為47.3萬人,只有其他兩個科技集群的四分之三左右。

 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北京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來看,東京-橫濱最多,達到84.2萬元,廣州-深圳-香港第二,達到68.4萬元,北京第三,達到55.6萬元。

北京在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上與東京-橫濱存在的差距較大,只有后者的66%。

圖2 三大科技集群研發數據比較
圖2 三大科技集群研發數據比較

4.北京擁有亞洲排名最強的大學,但是大學數量和大學生人數都最少

大學不僅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同時也是研發的重要基地。本報告對三大科技集群的高校資源也進行了比較。

①大學數量:東京-橫濱最多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東京-橫濱的大學最多,有159所,是廣州-深圳-香港的1.4倍,北京的1.7倍。廣州-深圳-香港和北京分別有113所和92所大學。

②在校大學生人數:廣州-深圳-香港最多

從在校大學生人數來看,在三大科技集群中,廣州-深圳-香港的大學生人數最多,達到170.2萬人,東京-橫濱的大學生人數排名第二,為85.1萬人,北京的大學生人數最少,只有59萬人,僅相當于廣州-深圳-香港大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③北京擁有亞洲排名最前大學,但上榜世界排名前500大學總數最少

在三大科技集群中,北京擁有亞洲排名最前的大學,但從體量上來看,榮登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大學數量最少。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顯示,在排行榜前500所大學中,東京-橫濱有42所大學上榜,優勢明顯;廣州-深圳-香港有16所大學上榜;北京雖然擁有亞洲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但是上榜大學總數只有14所,在三大科技集群中最少。

圖3 三大科技集群大學數據比較
圖3 三大科技集群大學數據比較

5.北京:學術研究實力雄厚,實戰能力相對薄弱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三大科技集群中,北京在研發人員數、研發經費、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大學數量等資源上都最少,但是研發強度最高。北京的研發強度在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也是常年穩居首位,體現了北京對創新的高度重視。

北京的另一個優勢是擁有一大批名校和頂級科研機構,更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近半數的兩院院士。

對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強大的科研資源使北京在科學論文發表上獨占鰲頭,同時在PCT專利申請上也正在緊追猛趕。但與其他兩大科技集群相比,北京在科研與產業的互動上相對薄弱。

6.實裝戰略:以社會實裝帶動創新企業集群發展

針對上述北京的實力與不足,本報告建議北京在新能源利用、路面電車等新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新型節能建筑、數字化等領域,實施大規模社會實裝,在升級改造北京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技術水準的同時,帶動這些領域創新企業的集群式發展。

對于擁有巨大市場的北京而言,這種以實裝創造實戰需求,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進而帶動企業集群式發展的戰略尤為重要。

以高鐵為例,1964年日本在全球第一個實裝高鐵系統,通過新干線的建設與運營,不僅實現了國土經濟的高速運轉,同時還帶動起了一大批新干線相關企業的發展。同樣,中國也通過大規模實裝高鐵培育了巨大的高鐵經濟生態圈,而且開始把高鐵系統輸出海外。相反,美國由于一直沒有實施高鐵的實裝,沒有在高鐵領域誘發相關企業的發展。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與實裝息息相關,例如東京正在實施的新能源技術實裝計劃。東京針對目前在周邊地區進行大規模發電,再長距離送電到東京消費的電力供應結構的情況,通過在屋頂普及安裝太陽能發電面板,實現電力系統從"大規模集中發電+長距離送電"向"電力自產自消"進行轉換,在提升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時,帶動太陽能、氫能、數字化等領域相關企業的集群式發展。

鑒于北京的電力供應結構與東京相似,建議北京學習研究東京目前在電力結構轉換上所做的政策性和制度性嘗試,盡早實施運用新能源技術改革電力結構的實裝方案。

通過實施新技術的社會實裝,將科創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應該成為北京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大戰略。

消息來源:中國網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眾號“全球TMT”發布全球互聯網、科技、媒體、通訊企業的經營動態、財報信息、企業并購消息。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