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7月15日 /美通社/ -- 2024年6月27日,BSI于上海成功舉辦第七屆萬物互聯?智慧高峰論壇。本屆峰會以"擁抱AI時代,標準賦能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旨在更好助力中國企業把握人工智能科技、提速ESG體系搭建以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歷史機遇。在活動現場,BSI正式在中國發布了《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呼吁企業組織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實現凈零目標。
作為英國國家標準機構,BSI連續第四年發布了年度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這項研究通過采訪的方式調查了1000名英國中小企業的高層決策者,總結分析出積極致力于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洞察及可行建議。今年,該研究表明,90%的英國企業呼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助力實現碳減排目標,而一半的組織和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導致凈零排放的進展受阻。盡管企業越發認識到碳減排帶來的經濟效益,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BSI全球標準部總裁Scott Steedman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很高興看到許多企業已將凈零排放的雄心目標付諸于實際行動。但是,我們仍需放眼于更長遠的未來,做出更快速的行動響應。尚未在供應鏈管理上采取積極主動策略的企業組織也會迫于非財務報告的影響,加入凈零排放行動。從政府方面來看,現在是建立明確的政策環境、鼓勵企業為實現凈零排放啟動投資和創新的關鍵時刻。在過去的12個月里,我們在使國際標準符合凈零轉型和表露需求上取得了巨大進展。現在,我們有機會加大力度,在各行各業推廣實施脫碳的最佳舉措。先行者有望通過提高自身表現、增強利益相關者信心從而助力于共同加速邁進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進程。"
報告摘要
《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調查發現,在過去四年間做出脫碳承諾的組織數量翻了一番,從40%增加到83%。同時,如今認為自己能夠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企業比例從2021年的68%增加到73%。目前,59%的企業測算了范圍三排放(全范圍或部分范圍),相比2021年的27%幾乎翻番。近二分之一(48%)的企業認為降低成本是關鍵激勵因素,該比例與去年的五分之二相比有所增加,表明企業更進一步意識到加快實現凈零排放的經濟價值,愈加了解可持續發展措施的經濟影響。
然而,在實現凈零目標的過程中,仍存在相關機遇與挑戰。盡管大多數(83%)受訪企業都致力于實現英國法定的凈零排放目標,但仍有四分之一(23%)的受訪企業表示對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沒有信心,只有35%的企業設定了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并且28%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在未來12個月內沒有采取減碳行動的計劃。僅15%的企業發布了包含碳排放信息的年度報告,而擁有專門負責執行凈零排放舉措團隊的企業僅占18%。
當被問及相關原因時,調查顯示,其中92%的受訪決策者表示仍存在相關障礙,近一半(47%)的受訪者表示成本是碳減排的障礙,其中認為成本是主要障礙的受訪者占五分之二。在此基礎上,明確性和可理解性在阻礙凈零排放行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3%的企業和組織認為,凈零含義以及行動指南的不明確性阻礙了中小型企業以及大型企業采取措施。
關鍵啟示
基于上述研究調查情況,《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為各組織及企業提供了實現凈零目標的關鍵啟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在活動現場,BSI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Tatiana Schmollack-Tarasova正式宣布在中國發布《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并分享了報告中的關鍵洞察,她表示:"采取行動實現凈零排放有望讓中小型企業展示其行動的敏捷性。借助這個大好機會,組織可以采用新技術,依靠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工具進行創新以及利用數字化來降低成本、推進脫碳。機會總是無處不在,只要善于把握。標準可以為組織提供有保障的、由行業主導的最佳實踐途徑,幫助組織采取行動實現目標。我們呼吁各組織化雄心為行動,在凈零行動方面先行一步,充分利用數據,尋求創新方式,長期投資凈零排放,加快推進公平社會及可持續世界的發展進程。"
在本次峰會現場,BSI亞太區可持續發展總監萬揚發表了"全球最新洞察:ESG十大趨勢前瞻"主題報告,帶來了有關碳減排以及ESG議題在中國市場的相關洞察。他指出,《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的發布與本次峰會和中國未來可持續產業的發展高度契合。目前在中國市場,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首要議題。同時,碳中和已經在被重新定義,ISO也于去年發布新的關于碳中和的標準,ISO 14068-1。其次,產品碳足跡開始發力,如在前段時間,中國官方發布了《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旨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此外,他強調了在這一背景下,標準和認證的重要性愈發突顯。全社會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需要跨領域的通力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標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像一個強有力的加速器,助力我們以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達成這一宏偉目標。"
BSI《2024年凈零觀察指標白皮書》強調了信心與行動之間的差距,呼喚企業采取行動實現減碳目標。其在中國的首次發布將為中國企業在未來實現凈零目標提供建設性意見,助力企業更好地洞察市場趨勢,呼喚企業共同行動,加速ESG體系搭建,幫助企業抓住可持續發展的新歷史機遇。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攜手同行,共赴凈零排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