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24年7月22日 /美通社/ -- 每年七月與十月,淮安紅椒大棚育苗忙。剛忙完上一茬收獲,種植戶老李就已按捺不住對新一輪種植季的期待,他笑著說:"紅椒價格多年上不去,我們也賺不到錢,很多人都想改行了,去年政府投入高新技術,紅椒的價格終于上去了,現在種紅椒一年收入將近十萬元!"
老李的底氣源于淮安紅椒產業的數字化革新浪潮。回憶過往,老李說道:"以前紅椒只能便宜出給外地經紀人,現在本地經紀人也不少,還有許多大型渠道也直接來收,紅椒價格一下子上去了,我們的收入也高了,更愿意種紅椒了。"農戶增收的背后,是浪潮云洲"產業融合一體化服務"模式的完美落地。
找準"堵痛難" 推動產業快速破局
淮安紅椒,出自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是江蘇首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也是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淮安紅椒因色澤喜慶、肉中帶潤、大小適中、辣味適度、富含維生素C等特性,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因本地缺乏專業的紅椒交易市場,超60%的紅椒采收后直接被其他地方的經紀人拉往外地銷售,訂單流失的背后是定價權的外流;此外,因缺乏數字化的品牌打造及分選分級產線,導致優質紅椒與普通紅椒在淮安當地一律以初級農產品的形態按照通貨價進行銷售,優質紅椒的溢價部分外流。
如何掌握紅椒定價權?如何為優質紅椒賦予"身價"?是淮安紅椒產業破局繞不開的兩大命題。浪潮云洲"產業融合一體化服務"模式,聚焦產值留存與引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業資源整合優化,以靈活的"投建管運",推動縣域產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掌握話語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平臺化服務整合產業鏈各種資源降本增效,完成轉型升級。
拉通"前后端" 讓好紅椒賣出好價錢
針對訂單外流引發的定價權缺失問題,政府與浪潮云洲協力干了兩件大事:首先,浪潮云洲在淮安建設紅椒數字交易平臺,并以平臺為媒介、以政府側的政策引導為利益點,吸引種植戶、經紀人等紅椒產業經營主體將線下的交易訂單放置于平臺之上,平臺從供需量、時間等維度將訂單進行精準匹配撮合,此舉將原本被拉至其他縣進行交易的訂單拉回淮安,助力淮安在把控市場訂單的基礎上掌握紅椒定價權;訂單留存本地后,浪潮云洲還積極開發產業配套服務,通過外延數字倉儲、物流等產業配套,為本地訂單提供便捷服務的載體,穩固淮安紅椒的產業主體地位。
針對優質紅椒無溢價問題,浪潮云洲將數字化分選分級產線與科學種植指導模型引入淮安紅椒的日常生產過程中,首先以克重、內部品質等紅椒質量要素為標準,將采收后的紅椒進行分選分級,通過工業化的手段降低人工成本,并以數據為依托為"好紅椒賣好價"進行質量背書;其次,以提高"精品紅椒"的產量為目標,浪潮云洲在當地投資建設育苗及有機肥料產線、分選產線、紅椒產業線上交易平臺等,并結合農業專家意見與實際生產數據,為紅椒種植戶提供科學種植指導服務,一改過往人工經驗主導生產過程的生產方式,促進整體紅椒產業向規范化、科學化邁進。
延申"服務角","小"紅椒變身"大"產業
以淮安紅椒產業發展為基礎,浪潮云洲從訂單切入,實施標準化體系制定、推行集中化采購策略以及加強品牌化運營等多元化舉措,推動淮安紅椒產業做大做強。
同時,依托浪潮云洲打造的跨境電商貿易服務平臺,高效整合海外倉儲物流、快速結匯、供應鏈金融等服務資源,無縫對接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縣域產業服務平臺,實現訂單快速匯集、智能分發和分布式生產,打通出海通道,為淮安紅椒產品出海開辟新機遇。
淮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數據服務產業化的推進,淮安紅椒產業資源快速匯聚,直接觸發市場價值提升。紅椒均價由2元提升至2.8元,紅椒本地交易量由18萬噸提升至30萬噸,紅椒數字經濟收入產生不低于4000萬數字交易訂單,實現了淮安本地的產業效益與數字經濟的共同發展。
未來,浪潮云洲將繼續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依托,以產業鏈環節關鍵痛點難點改造為核心,打造面向農業產業的數字應用場景和服務,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數據融合,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運營,為鄉村振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云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