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北上廣三地地鐵上線肥胖癥公益科普:體重管理只為健康獲益

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會
2024-11-20 16:34 4877

北京2024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近日,由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會發起、諾和諾德公益支持,主題為"防治肥胖癥,只為更健康"的"肥胖防治及健康生活促進行動公益項目",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的地鐵站同步開展。該科普公益項目以城市生活的核心場景——地鐵為平臺,旨在打破過往的認知局限,向公眾科普肥胖癥及其危害,倡導從體重管理開始,提升全民健康意識,特別是在肥胖癥的早期干預和治療方面。

今年六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國體重管理年活動并制定《"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強調加強科學普及,動員社會和群眾廣泛參與。此次項目正是響應這一號召,借助公共場所進一步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倡導全民健康從體重管理開始。

北京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北京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肥胖——被忽視的健康危機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然而,許多人對肥胖癥的認知仍停留在"外觀問題"層面,卻忽視了它作為一種疾病帶來的健康隱患。

從科學的角度看,肥胖癥是一種以大腦為中心,由生物、遺傳、社會、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復雜疾病[1]。作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2],肥胖癥與超過200種疾病相關[3],本次科普項目也突出展示了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脂肪肝等肥胖密切相關并發癥的危害。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4],超過2/3的肥胖相關死亡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5],肥胖也常被稱之為"萬病之源"。

上海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上海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你是真的胖嗎?科學判斷有方法

現在,通常使用體質指數(BMI)來評估人是否肥胖,BMI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近日印發的《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在我國成年人群中,BMI達到24kg/m²且低于28kg/m²為超重,達到或超過28kg/m²為肥胖癥。

盡管BMI是常用的評估方式,但它并不能準確反映脂肪的分布情況。《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國人群以腹腔內臟脂肪分布較多為主要特征,故較易形成腹型肥胖。此次公益科普項目特別指出了中國人群易形成腹型肥胖的特點,提示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發生代謝綜合征[6],而通過測量腰圍則可以簡單判斷是否為腹型肥胖。需要注意的是,BMI在正常范圍內,男性腰圍大于或等于90厘米、女性腰圍大于或等于85厘米,屬于腹型肥胖,同樣需要減重。

科學管理體重,遠離健康風險

一般來說,體重管理干預越早,獲益也越大。《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指出體重管理的關口應當前移。即在體重出現上升時即起始體重管理計劃,而非等到并發癥的出現甚至加重。

廣州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廣州地鐵科普公益項目現場

面對肥胖帶來的健康威脅,一方面,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體檢以便盡早采取干預措施;另一方面,應當主動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及早治療,從而預防肥胖可能引發的相關并發癥。

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期待通過這一科普公益項目,向更多人傳遞肥胖癥的相關知識,幫助大家認識到肥胖癥不僅是體重問題,更是一種需要重視的疾病。此外,肥胖癥雖然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但它可以通過科學方式進行治療和管理,因此我們希望借此機會提升公眾對肥胖癥在早期干預和治療方面的重視,增強體重管理意識。同時,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更加廣泛地參與體重管理和肥胖癥科普活動,共同推動科學普及,為全國體重管理年活動貢獻力量。"

[1] Kishore M,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1:69–84.

[2] 國內首部肥胖多學科診療指南發布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3]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1):1-55.

[4] 田露, 等.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4;23(3):305-308.

[5] Koskinas KC, et al. Eur J Pr ev Car diol. 2024 Aug 30:zwae279.(《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臨床共識聲明》)

[6]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等. 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2021;07(04):211-226.

 

消息來源: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會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醫藥健聞
微信公眾號“醫藥健聞”發布全球制藥、醫療、大健康企業最新的經營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