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3月14日 /美通社/ -- 2025年3月,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顏紅兵教授正式加入美中宜和綜合院區,出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這位從醫 42 年、完成超 4 萬例介入手術的 "心臟守護者",在 65 歲時選擇跳出傳統公立醫院體系,以非公醫療為新起點,踐行 "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 的理想。
醫者匠心
成為好醫生、培養好醫生
從武漢大學醫學部、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到日本國立濱松醫科大學十年的醫學求學之路;從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阜外醫院深圳院區40余年的醫生職業生涯,顏教授一直專注于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介入治療,這個與心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醫生,也是最懂"人心"的人。
迄今為止,顏教授完成各類心血管診斷和介入治療4 萬例以上,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2 萬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8000 例以上。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名醫生經年累月手術經驗的積累和精湛醫術的提升,更飽含了對無數患者心臟健康的守護,和對一個個家庭健康生活的承諾。
我們常常說"醫者匠心",一名好的醫生,不僅要求自己的業務能力"很能打",還在于對醫學事業的傳承與發展——教書育人。顏教授先后承擔了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和進修生的教學。迄今培養了近30 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些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又在國內著名的醫院如北京阜外醫院、安貞醫院、上海中山醫院、湖南湘雅醫院、廣州中山三院等成為中青年骨干力量。顏教授對自己的博士研究生有相當高的選拔標準,培養出一個個同樣優秀的好醫生,用顏教授的話講,這是對學生父母負責、對患者負責,也是對國家負責。
逐夢篤行
尋找志同道合的舞臺"施展抱負"
"從醫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把自己學到的東西以及臨床獲得的這些經驗能夠造福于更多的人"。
顏教授多年來的心愿并沒有因為工作的減負而消退,反而萌生出要到不一樣的工作環境(非公醫院)中去繼續服務患者的想法。一如他對醫學研究的高標準,顏教授在眾多的醫院中選擇了美中宜和,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首先雙方要在醫學理念和情懷上要高度契合,美國的克利夫蘭、梅奧醫院,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醫院,也是包括顏教授在內的優秀醫者們心中的圣殿所在。美中宜和在由婦兒醫院向綜合醫院轉型中,提出了要"做中國的梅奧",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此具有挑戰性的事業,除了領導者的醫學情懷和遠見卓識外,還要聚集一批在醫學理論和實踐上均表現卓越、同時兼具良好的醫德和人文關懷的好醫生,而這樣的一個從業舞臺,正是顏教授心中的好醫院。
另外,也是多年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面臨的一個困境,即合并多種疾病的患者怎樣才能得到及時有針對性的治療?顏教授舉例,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無論是做了心臟支架還是搭橋手術,都需要術后進行精細化的康復管理,而在人滿為患的大型醫院,醫生根本無暇顧及,而對于患者來講,手術的成功只是好的開始,康復治療才是鞏固手術成果的關鍵。
又如,一個腫瘤患者同時又合并心血管疾病,全中國數一數二的腫瘤醫院在心血管診治方面有欠缺,到心血管專科醫院去看病,又無法兼顧腫瘤的診治,這樣的病人就無法及時的得到有針對性的治療。從美中宜和提供的醫療服務上,顏教授看到了可以解決上述痛點的可能性。
作為非公醫療,美中宜和在管理模式和自身的優勢方面,能夠彌補許多大型綜合性醫院因種種原因想做又不能做的事。在這個舞臺上,既能幫他繼續圓做好醫生的夢,又讓他可以"大展拳腳",大家志同而道合,雙方的合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未來可期
為心血管患者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談及未來,在美中宜和綜合院區這個新的舞臺上,對于如何施展他的抱負,顏教授滿腔熱情地列舉了他想做的一些事,比如:可以與國際權威的醫院接軌,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程、個體化和多學科評估、治療和隨訪的醫療服務。
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可以全程評估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治療;對于三高人群,全程個體化評估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肥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治療;以及全程評估腫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評估與治療等等。這些曾經在他的從醫生涯中無法很好開展的工作和無法兼顧的人群,終于能夠在這個平臺實現了。
作為美中宜和綜合院區內科的負責人,顏教授對于醫生服務患者的能力,也有他自己的要求。
一直以來,在大型醫院的體系中,分科的精細化固然有利于醫生在某一領域專業能力的提升,然而,從患者需求的角度出發,醫生有精力和能力去提供全程的醫療服務也很重要。
因此,通過這個不一樣的舞臺,培養一專多能的醫生,可以將患者作為一個整體去對待,顏教授提到,"比如心血管內科的醫生,也要關注患者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包括院外生活方式的指導、術后康復治療等等,從生理到心理,能夠給予患者全程的關懷和照顧",在另一個層面上,這也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利國利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