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2025年4月10日 /美通社/ -- 4月9日,第十一屆勃林格殷格翰奶牛健康國際論壇在長沙正式召開。本屆論壇以"決勝產后60天"為主題,匯聚來自中、美、新西蘭等國家的畜牧專家、科研學者與一線牧場顧問,圍繞新產牛圍產期的健康管理展開深入探討與經驗分享。
在當前奶業面臨原料奶價格持續低迷的行業困境下,提升單產效益已成為牧場破局的關鍵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劉長全在論壇中指出,雖然供需失衡是當前奶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奶業仍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
產后60天:圍產期血鈣管理與疾病防控的關鍵窗口
與會專家普遍指出,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通過提升單產效率和加強圍產期管理來增強牧場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產后60天作為奶牛健康管理的關鍵窗口期,其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奶牛后期的泌乳表現和牧場的經濟效益。圍產期管理不善將導致奶牛罹患低血鈣、酮病、乳房炎和子宮炎等多種代謝性疾病,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還會損害其繁殖能力,最終導致奶牛淘汰率上升和經濟損失。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獸醫學院副教授 Luciano Caixeta 基于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奶牛在產后第2至第3天會經歷血鈣下降,且胎次越高、風險越大,并建議牧場應對高風險牛(如高胎次、難產、蹄病)重點補鈣。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曹杰副教授表示,鈣穩態管理應從產前日糧調控與產后補鈣兩端發力,才能將奶牛癱瘓率控制在1%~1.5%。南京農業大學楊振副教授指出,胎次與血鈣恢復速度負相關,口服鈣丸對2-4胎次奶牛提升血鈣效果顯著,胎次越高,補充效果越明顯。
眼下在圍產期管理方面,中國牧場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美國資深獸醫張廷青博士指出,中國在診斷工具、精準用藥意識以及營養干預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新西蘭獸醫Richard Munn則強調,圍產期炎癥往往在產前兩周就已發生,需通過綜合營養和抗炎管理實現精準干預。
破解困局:從單點治療轉向系統化健康管理閉環
圍繞產后代謝疾病的復雜性,論壇專家一致認為:圍產期管理應從單點治療轉向系統防控,建立清晰的操作路徑。為此,勃林格殷格翰提出了"產后健康管理五步法"理念:設定科學目標、現場調研評估、識別關鍵障礙、制定干預方案、數據回顧與持續優化。這一路徑幫助牧場逐步建立起圍產到泌乳的健康管理閉環。
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反芻業務負責人黃律強調:"我們始終從牧場一線的實際痛點出發,結合五步法流程,圍繞產后低血鈣、疼痛控制、乳房炎和犢牛管理等關鍵環節,提供包括美達佳®、博威鈣®、優孢欣®等核心產品在內的健康解決方案,幫助牧場提升奶牛健康,實現降本增效。"
勃林格殷格翰為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提供創新研發,并提供廣泛的產品組合。2024年,公司在中國為不計其數的畜禽和伴侶動物,包括900萬牛次提供了健康保障。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動物保健業務負責人安爍煒在論壇中表示:"作為動物保健行業的領導者,勃林格致力于通過創新解決方案提升動物健康。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快在中國市場推出近10款新產品及適應癥,持續深耕經濟動物與伴侶動物領域。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牧場、科研機構及行業組織的合作,攜手應對行業挑戰,共同推動奶牛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