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 2025年5月30日 /美通社/ -- 5月16日,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簡稱"TÜV萊茵")在上海舉辦"綠色驅動未來——汽車供應鏈ESG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沙龍"。本次活動吸引了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材料科技、電子器件等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通過專題分享與圓桌討論,碰撞出契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共贏解決方案。
TÜV萊茵大中華區管理體系認證華東區銷售副總經理陳靜在歡迎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雙重變革,一方面,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重塑產品形態;另一方面,ESG、碳關稅等政策倒逼產業鏈重構。TÜV萊茵致力于成為企業ESG轉型的戰略伙伴,我們期望通過此次活動,匯聚生態伙伴的智慧與力量,推動汽車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的協同變革。"
會上,TÜV萊茵大中華區管理體系認證新業務發展總監趙連河聚焦全球汽車行業綠色轉型的主要趨勢,系統解讀了國際主機廠及供應鏈在碳中和目標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并剖析了汽車行業綠色供應鏈的合規要求與實施挑戰。
針對企業實踐痛點,趙連河提出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執行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包括構建可持續采購框架、推動供應鏈協同降碳機制、創新節能節水技術應用等關鍵舉措,助力企業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他認為,通過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強化技術創新驅動,汽車行業將加速邁向資源節約、低碳循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蔚來 ESG 可持續發展部及企業質量部總監臧海菲分享了蔚來在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賦能脫碳方面的實踐。在碳中和目標驅動下,純電動汽車正從移動終端升級為能源網絡的核心節點,通過構建"車-能-網"三元生態系統,實現交通與能源系統的深度協同,為城市級零碳轉型提供了可擴展的系統解決方案。
作為行業先行者,蔚來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構建零碳生態閉環。在硬件端,首創光儲充放一體化換電站并搭建BaaS 電池租用體系,在系統層面搭建能源云平臺實現車-站-網-儲的智能調度。這種生態化轉型正在重構產業價值:前端帶動整車低碳制備,中端構建動態響應的新型電力系統,后端形成電池梯次利用的循環體系。
上汽乘用車低碳技術專家何玉松針對歐盟政策變化對中國車企的影響,分享了應對方案。隨著歐盟綠色貿易壁壘的加強,上汽乘用車依托體系化破局,與其他車企共同制定標準,推動碳足跡數據互認。何玉松呼吁車企需與上游供應商共建數據平臺,破解"既要數據透明又防技術泄露"的兩難困局。上汽乘用車的實踐表明,標準、數據、認證三端協同,是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關鍵。
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可持續發展技術專家趙濤分享了長城汽車的可持續推進模式,強調"用戶健康和綠色低碳設計就是最好的可持續和社會責任"。他以全新高山車型為例,介紹了視覺、觸覺和空氣健康方面的創新技術,該車型搭載的屏幕已獲得包括TÜV萊茵低藍光、無頻閃在內的多項認證。同時,長城汽車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制定了"7+2"布局規劃,包括新能源技術、低碳設計、綠色供應鏈、低碳工廠、綠色物流、報廢回收以及體系建設,目標是在2025年單位產值下降20%,并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此外,長城汽車還建立了雙碳管理體系,與供應鏈伙伴共享信息,共同提升產業鏈的碳排管理能力。
在圓桌論壇環節,TÜV萊茵大中華區管理體系認證可持續發展產品總監李利新博士、吉利控股ESG管理高級經理王睿、奇瑞汽車材料研究院部長吳貴根、繼峰座椅EHS管理高級經理周驥成以及天馬微電子可持續發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陶堰艷,以"產業共建,推動綠色供應鏈與可持續采購"為題展開深度對話。嘉賓們從整車制造、材料創新、零部件生產、ESG管理等多維度切入,共同探討了綠色供應鏈建設、可持續采購實踐、技術創新驅動、政策法規支持等關鍵議題,并就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機制展開前瞻性討論。
本次活動凝聚行業共識,強調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打破壁壘,為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路徑參考。未來,TÜV萊茵將繼續依托在汽車行業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驗和技術,攜手生態伙伴,為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