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25年6月18日 /美通社/ -- 近日,上海和睦家醫院成功舉辦"肺癌早期精準診療國際研討會"。美國Mayo Clinic佛羅里達呼吸介入中心專家Sebastian Fernandez-Bussy教授與上海市肺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等國內專家齊聚,圍繞創新技術——Ion形狀感知機器人系統的臨床應用展開深度交流。本次會議通過線上直播,吸引超1.2萬名專業人士參與,創下國內相關領域學術會議影響力新高。
聚焦醫療技術革新
會議聚焦探討Ion形狀感知支氣管鏡機器人臨床應用如何助力肺癌早期發現。專家指出,隨著患者需求變化,精準和微創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形狀感知機器人系統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憑借其卓越的精準度和微創的操作,成為滿足需求的關鍵力量。和睦家醫療上海大區總院長劉薇女士在開場歡迎致辭中表示,讓更多患者獲益才是醫療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終點,和睦家醫療致力于打造開放共享的學習平臺,匯聚全球專業人士交流新知、探討實踐、共同進步,最終讓更廣泛的人群受益于技術進步。
此次會議深度融合國際前沿理念與本土實踐,共話早期診療水平提升,幫助更多人及早發現、及早應對,重獲健康。
共探肺癌早診早治未來方向
作為開場嘉賓,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專家李強教授在致辭中肯定了上海和睦家醫院率先引入創新技術的舉措,強調了其對早期發現的重要意義——輔助專業人員以更小的影響、更精準的方式開展工作。李強教授現場展示并詳細講解了2例臨床操作案例。東方醫院相關技術培訓班的學員也到場,與現場及線上與會者展開了熱烈討論。
來自Mayo Clinic的Sebastian Fernandez-Bussy教授是國際知名肺部微創診療領域的專家,他在現場分享了Ion形狀感知支氣管鏡機器人在相關診療中的實踐應用。通過具體病例和數據,他介紹了該系統在診斷、分期及治療等方面的成果,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科學、精準、高效的創新技術,提升操作質量和效率,降低相關風險。
"隨著新技術、新設備在中國的引進,以及專家和研發資源的投入,我相信未來中國在此領域的發展速度會實現領航!" Sebastian Fernandez-Bussy教授總結道。
上海市肺科醫院專家顧曄教授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支氣管鏡創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經驗,提到該技術可實現診治一體化,在一次操作中同步完成診斷和應對步驟。
融合國際前沿理念與本土實踐
會后,Sebastian Fernandez-Bussy教授及與會專家參觀了相關設施,對上海和睦家醫療專業團隊和高品質服務給予好評,并期待未來更多合作。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有效促進了國際專家的學術交流,為地區服務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標志著服務進入"精準化"新階段。未來,上海和睦家醫療將持續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推動國際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一如既往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