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25年6月23日 /美通社/ -- 6月20日,以"企業數據價值化進程與入表實踐"為主題的"中國企業數據價值化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舉行。此次論壇由高金、上海數據交易所以及證券日報聯合主辦,旨在推動研究成果與產業實踐的有機融合,加快中國企業數據價值化進程。
高金在此次論壇上正式發布《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情況跟蹤報告》2024年年度報告(下稱"報告"),"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名錄"網站也同時上線。
2024年1月1日起,由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正式實施,該規定明確了數據資源的會計處理方法。為持續跟蹤規定的落實情況,由高金創院理事長屠光紹和副院長、會計學講席教授李峰領銜的高金智庫數據資產研究課題組對中國企業當前數據資產入表實踐進展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已連續發布三期《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跟蹤報告》,累計覆蓋上市公司、非上市企業等數百家市場主體。本期報告則完整梳理了規定實施后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年度報告中數據資產入表實踐。
報告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度報告統計,截至2025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的5000多家企業中,有1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數據資源入表的相關事項,共涉及入表金額21.64億元。除A股外,還有22家新三板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數據資源入表的相關事項,共涉及金額3.80億元。
報告指出,"無形資產"仍為上市公司主要披露科目,2024年年報顯示,數據資源入表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披露的21.64億元數據資源中,共計88家上市公司將數據資源計入無形資產科目,從金額看,有63.57%在無形資產項下。在行業分布方面,數據資產入表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制造業,金融業入表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共有9家金融業公司完成數據資源入表,涉及金額4,969.63萬元,主要集中在銀行和證券公司。此外,數據資產入表還主要集中于市值500億以下的企業,但越來越多高市值企業開始加入。從實際控制人屬性來看,2024年年度報告中披露了數據資產的100家上市公司中,國資、政府背景企業在總數上已超過民營企業。
非上市公司方面,根據課題組基于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3月31日,國內已有330家非上市公司披露了數據資源入表情況,地方國企成為數據資產入表的主力軍,共有275家地方國企披露了數據資源入表情況。民營企業與央企、事業單位也開始參與,有45家民營企業,8家央企,2家事業單位,已獲得融資(包括銀行授信、作價入股等形式)金額14.17億元。
此次報告不僅詳細梳理了上市公司與非上市企業的數據資產入表實踐,還系統性地分析了數據資產入表與價值實現生態體系。報告強調,數據資產入表與價值實現生態體系是一個多主體協同、技術驅動、制度保障的復雜系統。數據服務方、中介服務機構、數據交易所、數據需求方、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機構共同構成了數據資產入表與價值實現的生態體系。報告詳細描述了數據資產流通與交易模式,并對全國各地數交所的發展現狀、交易規模和產品類型進行了完整梳理。
報告還指出,金融機構對數據資產的各類融資支持方式在數據資產生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反哺作用。數據資產作為一種新興的資產類別,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其價值實現需要資金的支持。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如數據資產質押貸款、數據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為數據資產的持有者提供融資渠道,幫助他們盤活數據資產,加速數據資產的流通和價值實現。同時,金融機構對數據資產的融資支持也會吸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關注數據資產領域,進一步推動數據產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反哺整個數據資產入表與流通生態體系的繁榮。
報告認為,整個數據資產流通生態的順暢運行還依賴于政策、技術、人才等基礎設施的支持,這些要素共同保障數據資產的質量、安全和合規流通。產業孵化與人才培養涵蓋數據治理、產業園建設、數據人才培養以及試點項目開展等多方面,是數據資產入表生態繁榮的核心驅動力。
隨著本次報告的正式發布,高金"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名錄"網站也已同步上線,該網站全面呈現2024年以來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數據資產入表情況,并展示所有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清單、非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清單以及數據相關融資的企業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