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5年7月17日 /美通社/ -- 7月14日,由國電南瑞支撐建設的福建省首個離網型海島微電網——赤山島微電網,已實現穩定運行3個月。該項目的投運,讓這座偏遠海島首次迎來全天候穩定供電,依賴柴油發電機供電從此成為歷史,成功實現從"用上電" 到"用好電"的跨越升級。
據測算,該微電網運行后,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00噸以上。不僅為島上居民帶來了可靠電力保障,更以綠色低碳的供能模式守護著海島生態,為推進"雙碳"目標在偏遠地區落地注入了實踐力量,也為離網型海島的能源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示范樣本。
赤山島,隸屬莆田"南日十八列島",坐落在南日島東北部海域,面積僅0.3平方公里,是個"一島一村"的"島外島"。由于地處偏遠、常住人口少、發展條件受限,這座小島長期未能接入陸地電網,只能依靠柴油發電機供電,供能有限,穩定性難以保障。
為解決島上居民用電難題,國電南瑞配電公司承擔了"赤山島風光柴儲離網微電網"項目建設,依據赤山島現狀,提出零碳離網型風光柴儲微電網解決方案,新建20kW光伏、2臺20kW垂直軸風機、200kWh構網型儲能,部署微電網協同控制系統,形成以"新能源為主、柴油應急備用"的智慧微電網。
國電南瑞配電公司自主研發的赤山島風光柴儲微電網協同控制系統,為海島供能筑起智能"中樞"。該系統不僅能實現海島微電網自啟動,還能支撐孤網供電連續運行24小時以上。讓清潔電能穩定賦能海島生活;如遇島內電網局部短路故障,系統能實現毫秒級復電,確保非故障區域的光伏風機不脫網、用戶零感知,實現高可靠、高清潔的海島能源供給。
該項目攻克了"高海邊無"(高海拔、海島、邊疆、無電地區)弱電網環境下,受風光隨機性影響的穩定運行難題,同時首次將構網型儲能技術應用在離網系統,打造出福建首個具備零碳示范運行能力的海島微電網典型,為"高海邊無"地區微電網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填補了相關領域技術應用空白。
下一步,國電南瑞將持續深化新能源消納與保供電有機融合,積極拓展構網技術的市場新空間,全力支撐"高海邊無"地區保供電微電網建設,為偏遠地區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注入更強技術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