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參訪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
成都2025年7月22日 /美通社/ -- 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是科利耳在海外布局的首個全鏈條生產基地,發揮著技術交流分享平臺和聽力產業服務示范基地的作用。2025年7月17日,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迎來在華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一行。
到訪期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參觀了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先進的設施和人工耳蝸生產流程,并現場見證了科利耳全球首創的智能人工耳蝸系統Nucleus Nexa中國用戶成功開機。這一時刻既是科利耳創新成果的呈現,也是中澳聽力健康領域合作的生動縮影。
澳大利亞總理表示,這是一項“澳大利亞對華投資所帶來益處的絕佳范例”。
“一個澳大利亞的發明,讓那些從未聽過父母、兄弟姐妹聲音的人,第一次聽到空調的聲音、河流的聲音以及鳥鳴的聲音,這太不可思議了。”阿爾巴尼斯說道。
“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他補充道。[1]
今年恰逢科利耳入華30周年,30年來,科利耳一直是中澳醫療健康產業交流合作的深度參與者和推動者,成為澳洲企業在華深耕發展的成功典范。
落地“本土化”策略,實現共融共贏
在科利耳的全球版圖中,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在公司全球供應鏈升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中心的建立,令科利耳成為目前唯一在中國具備完整生產能力的跨國企業。
人工耳蝸是終身產品,高可靠性對術后安全和聆聽質量至關重要。科利耳以嚴苛標準和公開數據樹立行業標桿。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具備領先的制造工藝、智能生產線和全球質量監控系統,確保高質量本地生產。每臺設備需經100多類、1000多項測試檢驗,實現“中國智造,質冠全球”。
立足本土,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承載著科利耳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更凝結著深耕于此的堅定決心。自投產運營以來,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與本地生態深度共融、共生效應持續顯現。依托成都的政策紅利釋放,完善的醫療器械產業生態、優質的人才儲備以及西部樞紐的區位優勢,科利耳獲得深耕本土的外部推動力。與此同時,該中心以科利耳的全球視野與技術積淀為支撐,以醫療健康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勢能為成都醫療健康產業注入國際化的創新力量。
科利耳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 Greg Bodkin 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科利耳始終踐行對廣大用戶的長期承諾,我們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已經接受了40余年的檢驗,科利耳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占營收12%以上,研發高投入是我們確保技術、產品領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中國是科利耳全球第二大市場,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是長期承諾。科利耳在中國已經幫助了眾多聽損人士,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投資中國市場,幫助更多的聽損人士改變人生。
從技術引入到產業生態共建,堅持長期主義
在聽力健康領域,澳大利亞的科研、醫療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科利耳是澳大利亞在此領域的代表企業,創始人格雷姆?克拉克教授于1978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多通道人工耳蝸,為聽損人士推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自1995年支持中國醫院完成了國內第一例人工耳蝸手術起,科利耳實施了“播種-植樹-造林”的長期本土化發展戰略。科利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新宇先生表示:“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是科利耳目前在澳大利亞之外唯一涵蓋人工耳蝸系統整個生產鏈的生產基地,是科利耳踐行對中國長期承諾的一個重要體現。科利耳在中國發展的30年中,始終從技術、服務、人才、合作、公益等多個層面入手,深入參與和大力推動本土聽力健康事業發展,努力為中國社會和聽損人群帶來更多福祉。”
在最初的“播種”階段,科利耳率先將人工耳蝸手術技術和康復理念引入中國,培養了國內第一批手術醫生、聽力師和康復人才,通過與中國殘聯合作積極推廣語訓康復知識,對中國聽力健康行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5年至今的“植樹”階段,科利耳與臨床機構、各級殘聯和相關政府部門等共同努力,推動早期有效干預理念深入人心,并積極與公益機構緊密合作。同時,科利耳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手術醫生、聽力師和康復專業人士,使全國200多家醫院能夠開展人工耳蝸手術;推廣國際先進的“聽覺口語法”,為國內1000多家康復機構提供術后康復支持,助推中國小齡聽損患者有效干預率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為了更好地響應本土需求,科利耳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專業服務體系。
科利耳持續將創新成果引入中國,依托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先試政策,為中國聽損人士帶來與全球同步的新技術。本次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現場親見的開機儀式中,用戶使用的Nucleus Nexa是科利耳最新推出的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智能人工耳蝸系統,該系統在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成功完成開機。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寫到:
“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
人工耳蝸是澳大利亞引以為豪的發明,通過分享我們的技術和技能,我們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到目前為止,科利耳已經幫助了全球85萬人重建聽力,其中包括中國的5.5萬人。”
另一方面,科利耳還與騰訊、南京理工大學專家及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合作,為成人聽損人士開發了適合中文環境的自我語訓康復工具利耳聽訓,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空白。
截止目前,科利耳已幫助超5萬名中國聽損人士聆聽世界。接下來的“造林”階段,科利耳將聚焦于幫助更多中國成年及老年聽損人群,通過人工耳蝸這一科學有效的干預手段,實現更清晰的聆聽體驗,助力他們重拾精彩人生。盡管數以千萬計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可能從人工耳蝸中受益,但目前的干預率卻不足1%。未來,我們將積極攜手醫療機構、政府和公益組織,從提升公眾認知,到建立完善的成人與老年聽力篩查體系和治療規范等多個領域,全面推動中國聽力健康事業發展。
從“引進來”到“沉下去”,再到“共創新”,科利耳始終致力于融入中國聽力健康事業發展的全局。依托中澳醫療健康長期合作的深厚基礎,我們將與中國產業鏈各方緊密協作,進一步提升創新聽力解決方案在中國的可及性,完善本土聽力健康體系,增強公眾聽力健康意識,幫助聽損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未來十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人工耳蝸干預,讓更多成年及老年聽損患者實現有效聆聽,顯著提升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同時,推動醫保政策覆蓋全年齡段報銷范圍,努力將人工耳蝸治療的滲透率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聽力健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關于科利耳(澳洲證交所代碼:COH)
人們的需求一直是科利耳的靈感源泉。這一傳承可追溯至Graeme Clark教授在目睹父親飽受聽力損失折磨后而研發出的世界第一款多通道人工耳蝸植入體。自1981年以來,科利耳已經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各年齡段聽損患者提供了超過85萬臺植入式聽力設備,幫助他們實現聆聽世界的夙愿。作為全球領先的植入式聽力解決方案專家,科利耳歡迎聽損患者加入植入者大家庭,并幫助他們重返有聲世界,抓住生活中的機遇。
科利耳在全球擁有約5,000名員工,我們滿懷熱情,致力于滿足聽力損失患者的需求。公司不斷創新以滿足人們未來的更多需求。截至目前,科利耳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已超過30億澳元(約150億元人民幣)。科利耳致力于突破技術的界限,幫助更多人重獲聽力。
回望過往30余載,科利耳為中國的聽力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科利耳不僅向中國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創新產品,也在聽力師、外科醫生以及其他聽力健康專業人士的專業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切實促進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學術交流。科利耳通過引入先進的臨床評估、治療方法和康復理念,為中國聽力損失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致力于卓越創新的科利耳已幫助50,000余名中國聽力損失人士重新聆聽世界。
[1]. 引自:www.theaustralian.com.au Cochlear’s investment in China,訪問日期: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