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9月15日 /美通社/ -- 在第十一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來臨之際,由央視網發起的守護生命的闖關——造血干細胞捐獻與移植科普宣傳周今日正式拉開帷幕。繼去年科普宣傳周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后,本屆科普宣傳周以"深入大眾、貼近患者"為核心,通過線下展覽、專家講述及患者故事的多元科普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呈現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需闖過的重重難關,推動社會各界對造血干細胞捐獻與移植事業的持續關注與支持。
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治療包括急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眾多良惡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也是一項涵蓋評估、配型、預處理、回輸、并發癥防控及長期康復等多環節的系統化醫療工程。每一環節都需要精細協作和嚴格把控。
其中,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是移植后常見并發癥之一[2],可導致如肺炎、腸炎、視網膜炎等CMV病,嚴重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近年來,中國的CMV感染診斷、預防及治療均取得了較多進展[2]。尤其是創新預防方案的應用,使得CMV管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推動了臨床CMV防控關口的前移,使得患者移植后的CMV感染發生率有所下降[3]。如今,CMV預防方案為遲發性CMV感染人群和兒童移植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保護,進一步推動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全程管理的精細化和個性化發展。
本屆科普宣傳周在全國六大血液病醫療機構同步舉辦線下科普巡展,由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共同參與。結合專家解讀,科普巡展系統呈現了造血干細胞配型、捐獻、移植及康復等關鍵環節,幫助公眾與移植患者直觀理解治療流程,增強治療信心。
與此同時,科普宣傳周期間特別推出紀錄片《生命的闖關:向陽生長》,記錄一位白血病患者接受父親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并在家人與醫護團隊的支持下,一路"向陽生長"的感人故事。故事背后,是我國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飛速發展:單倍型移植讓父母、子女也可以成為供者,移植技術的發展也使得供者年齡限制不斷放寬,幾乎實現"人人有供者" [4]。
2025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醫療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5]。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造血干細胞移植臨床實踐更加注重全程化、個體化和精細化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院士指出:"造血干細胞移植是一項系統工程,依托各項關鍵技術的整合與迭代。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移植例數居于全球前列,患者預后質量持續改善。尤其在抗病毒方面,主動預防策略的應用有效降低了CMV感染風險,為移植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些進步既源于臨床的創新突破,也與公眾健康意識的整體提升密不可分。我們期待通過科普宣傳周的開展,搭建公眾認知與專業醫學之間的橋梁,增強全社會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科學認知,為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推廣掃除認知障礙,凝聚社會共識。"
[1]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3;29(2):136.e1-136.e7. |
[2] 許蘭平.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巨細胞病毒感染管理的現狀與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24,63(2):217-224.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30811-00045. |
[3] 陳娟,馮四洲.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現狀[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20,43(5):374-382.DOI: 10.3760/cma.j.cn511693-20200520-00107. |
[4] 黃曉軍. 單倍型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北京方案" [J] .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7,38 (02): 65-68. DOI: 10.3760/cma.j.issn.0254-1785.2017.02.001 |
[5] 2025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1/content_6996050.htm,引用日期:2025年8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