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泰國成熟的投資政策可有效應對全球動蕩
曼谷2025年9月23日 /美通社/ -- 多位因在泰國投資獲利數十億美元的企業家表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東南亞經濟體泰國正成為新興的機遇中心。
在獨家訪談中,四位外籍出生、常駐曼谷的商界巨擘表示,這個擁有7000萬人口的國家,將繼續為其公司和新投資者創造利潤。他們的企業均經受住了多次經濟危機和政治轉型的考驗。
William Heinecke、Harald Link、Aloke Lohia和Yeap Swee Chuan掌舵的企業,在泰經營歷史合計超250年。他們的觀點,為泰國政府近期推出的"泰國:投資無限可能"(Thailand: Invest in Endless Opportunity)招商活動提供了有力背書。
官方數據印證了他們的看法:2025年上半年,提交至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投資申請額同比激增139%,達到創紀錄的1.06萬億泰銖(約合325億美元)。與此同時,泰國也出現"逆向人才回流"現象,不少優秀人才從海外歸國,創辦了從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到高端餐廳等各類企業。
美籍億萬富豪Heinecke表示:"泰國有一種常被忽視的內在穩定性。"他旗下的Minor International PCL已從1978年曼谷郊外的一家海濱度假村,發展成為擁有640多家酒店的全球酒店帝國,在60多個國家雇傭了8萬名員工。"泰國的交通便利性、基礎設施和法治水平獨具優勢,所有這些不僅讓我們公司感到安心,也讓任何來此的投資者放心。"
Heinecke還在全球經營著約2700家餐廳。盡管Minor全球業務增長迅猛,他表示仍會在泰國本土挖掘更多機遇。
例如,泰國不僅是全球海灘、文化和運動度假的熱門目的地,也是不斷崛起的全球醫療旅游中心。Heinecke的高端酒店已設有水療中心,他透露,目前正大力投資建設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的更先進診所。
Heinecke還留意到,全球對泰國美食、泰拳以及熱門電視劇(比如在其旗下的Anantara和四季酒店所在的蘇梅島、普吉島取景拍攝的《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熱情高漲,這投射出泰國強大的國際"軟實力",其中也蘊藏著諸多機遇。
盡管不少投資者擔憂與美國的貿易存在不確定性,但Heinecke指出,泰國地處由10個國家組成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核心位置,東盟作為全球最大的共同市場之一,擁有7億消費者。此外,泰國毗鄰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總人口達28億。
Heinecke表示:"泰國本土機遇眾多,放眼整個區域,機遇則更多。泰國占據著利用這些機遇的絕佳位置,而且泰國政府非常支持外國投資"
泰國政府的支持力度,印度企業家Aloke Lohia早在1988年便深有體會。彼時,他前往泰國鄉村建廠,用以往僅作動物飼料的玉米芯生產生化制品糠醛。
他首站便來到BOI。這一重要政府機構,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都為外國直接投資提供激勵與援助。
Lohia回憶道,投資申請迅速獲得BOI批準后,立即有兩家銀行主動提供貸款,其中一家在15年后還為他首次重大海外收購(在美國)提供了資金支持。
如今,和Heinecke一樣,Lohia也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他在曼谷上市的Indorama Ventures PCL,是全球前30大化工企業之一,業務覆蓋全球32個國家的114個地區。
2024年,Indorama Ventures營收達154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生產和回收商之一。PET是一種透明且100%可回收的塑料,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飲料瓶、服裝、藥品等領域。
盡管目前大部分利潤來自泰國以外地區,Lohia表示,他決心將全球總部留在曼谷,即Indorama Ventures的上市地。
他列舉了諸多優勢:當地基礎設施完善,涵蓋道路和港口;資本市場高效;勞動力技能嫻熟;生活方式優越,有助于吸引并留住團隊中的外籍人士。Lohia說:"在這里,我們既能享受東方的舒適便利,又能擁有西方的先進設施與完備基建。"
在四位受訪企業家中,瑞士出生、德國長大的Harald Link與泰國的淵源最為深厚。Link執掌的B.Grimm集團成立于1878年,最初只是一家藥房,歷經147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泰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之一,也是獨立的電力生產巨頭,業務遍及15個國家。
他表示,在此期間,公司見證了泰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亞洲及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疫情沖擊、政治轉型和自然災害。
他說:"每一次,泰國都能平穩度過,繼續吸引投資、推動經濟增長、擴大工業基礎。這些經歷讓我們堅信,憑借自身韌性和適應能力,泰國定能再次克服當下種種不確定性,實現持續繁榮。"
Link正大力布局泰國未來兩大產業——清潔能源和數據中心。2025年,B.Grimm與新加坡的Digital Edge合作,投資10億美元建設一個96兆瓦、支持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助力泰國實現成為東南亞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技術中心的愿景。到2030年,公司希望將其電力業務容量從4140兆瓦增至1萬兆瓦,并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
Link將迄今的快速發展歸功于政府政策和BOI的優惠政策。他表示:"泰國雄心勃勃的國家可再生能源普及目標,為清潔能源投資開辟了廣闊機遇。"
馬來西亞出生的汽車零部件巨頭Yeap Swee Chuan指出,即便泰國政府更迭,國的投資政策也始終保持連貫性。
他對此深有體會。自1996年成立AAPICO Hitech PCL以來,Yeap已成為打造全球十大汽車制造中心之一的關鍵人物。該中心每年生產多達200萬輛汽車和卡車。
為促進行業發展,泰國政府先是為制造商建造并出口一噸皮卡提供激勵政策,接著推廣節能汽車,也就是所謂的環保汽車。近期,泰國又制定戰略,要使該國成為全球主要電動汽車生產中心之一。Yeap認為:"這些政策都非常好。泰國汽車行業的成功,正是泰國政府汽車產業政策成功的體現。"
除了吸引來自日本、中國、美國和歐洲的主要汽車制造商外,泰國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培育出一條由世界級本地零部件制造商構成的成熟供應鏈。擁有6500名員工的AAPICO Hitech便是其中最大的企業之一。
Yeap表示:"泰國汽車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這進一步證明了其品質得到全球認可。"
BOI秘書長Narit Therdsteerasukdi指出:"這些企業家就是泰國發展機遇的絕佳例證。泰國擁有戰略地理位置、優質勞動力、強大的連通性和一貫的親投資政策。我們提供的支持范圍廣泛,既有稅收優惠,還有方便投資者居留的10年長期居民(LTR)簽證。"
泰國的發展機遇,也未被那些曾在海外求學工作、最終決定回國的泰籍企業家錯過。他們當中,有硅谷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專家Kasima Tharnpipitchai,她如今擔任SCB 10X(SCBX集團創新部門,核心公司是泰國歷史最悠久的暹羅商業銀行)人工智能戰略負責人;還有在紐約接受培訓、人稱"Pam主廚"的Pichaya Soontornyanakij,她近期獲評全球最佳女廚師。
Pichaya曾在美國烹飪學院深造,并在紐約傳奇米其林星級餐廳Jean-Georges接受多年培訓,之后決定回到泰國開設自己的餐廳。
她打造的"明珠",是米其林星級泰中融合餐廳Potong。這家餐廳位于曼谷歷史悠久的唐人街,藏身于一棟120年歷史的老建筑中,這里曾是其祖先制作售賣中草藥的場所。如今,這一社區正日益走向高端化,Potong備受當地人和游客青睞,食客往往需提前數周預訂。曾經,Potong周邊區域是曼谷泰籍華人貿易激烈議價的中心,如今則成了泰國軟實力的象征。
與此同時,Kasima將自己置于他所謂的科技與泰國文化的交匯點,開發了一系列針對泰語優化的開源人工智能語言技術。他看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的潛力,認為這些技術將給現代知識工作和泰國產生變革性影響。
Kasima表示:"這里的生活質量很高,而且我認為,培育泰國本土科技生態系統的機遇依舊十分廣闊。"
BOI Website: https://www.boi.go.th/index.php?page=index&language=en
LTR Website: https://ltr.boi.go.th/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M21ENdz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