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9月23日 /美通社/ --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基于Elsevier Scopus數據發布了2025《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泰康口腔首席正畸專家、正雅GS技術與產系研發首席科學家沈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該榜單,并同時榮登"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充分體現了其在口腔正畸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持續創新的科研實力。
該榜單由斯坦福大學利用愛思唯爾(Elsevier)的 Scopus 數據編制而成的。該排名涵蓋了 22 個領域和 174 個子領域,表彰全球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其評估方法不僅基于論文被引用次數,還綜合考量了諸如h指數、合著情況、單獨或第一作者的文章引用數等多維度指標,對全球科學家的科研產出與學術影響力進行客觀、系統的評估。
其中,"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旨在表彰科學家在整個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持續、卓越的貢獻。沈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年度榜單并躋身"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行列,其國際學術競爭力、創新能力和行業貢獻的高度認可。
沈剛教授自投身口腔正畸教學、臨床與科研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豐富經驗。自2015年以來,沈剛教授在《上海口腔醫學》雜志上系列發表10篇專家述評,總結正畸臨床最新進展、闡述正畸技術重要原創,10篇述評羅列如下:
1、矢向引導型互阻式矯形技術(SGTB)治療突面畸形—演化、變革與創新【2015, 24 (5):513-518】
2、突面畸形分類的原理與臨床意義【2016,25 (2):129-135】
3、科學審視透明牙套與舌側矯治技術-回顧與前瞻【2018,27(2):113-116】
4、SGTB 矯形誘發髁突改建的生物機制及臨床意義【2018,27(3):225-229】
5、突面畸形分類與下頜形態分析【2018,27(6):561-566】
6、凹面畸形診斷、分類與生長趨勢預判【2019,28(5):449-454】
7、偏頜與顏面不對稱畸形診斷、分類及臨床意義【2021,30(1):1-6】
8、伴顳下頜關節病錯He畸形的正畸治療原則與方案【2021,30(4):,337-343】
9、含頜位因素錯He畸形與頜位重建基本原理【2022,31(6):561-568】、
10、口腔正畸理論更新與技術研發的幾點思考【2023,32(2):113-119】
上列多篇文章的摘要點擊量及全文下載量均取得突出成績。《上海口腔醫學》雜志是由張志愿院士任主編,鄭家偉教授任常務主編的國家級大型口腔醫學學術刊物,也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Medline/PubMed 收錄期刊,在國內外口腔醫學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和影響力。
沈剛教授基于大量中國患者的臨床實踐與研究,創新性提出以面形為基礎的錯He畸形診斷分類系統,將錯He畸形劃分為突面型、凹面型和偏頜型三大類別。"沈剛錯He畸形診斷分類"有效彌補了傳統安氏分類的局限性,顯著提升復雜錯He類型的診斷準確性。該分類系統不僅適用于中國人群,也對國際正畸臨床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019年,沈剛教授與正雅齒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其多年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成功研發并推出正雅GS產系。該產品系列采用其共同研發的隱形頜位重建技術,大幅拓展了隱形正畸的適應證范圍,推動技術邊界的持續突破,目前GS技術已應用于正畸臨床已超過10萬例,未來,沈剛教授將繼續深化與正雅齒科的科研合作,堅持以學術引領臨床,聚焦隱形正畸領域的核心難題與前沿方向,持續推動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與臨床應用,助力隱形正畸技術更高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