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馬賽-上海交大雙學位EMBA論壇之企業家與學者的對話
上海2012年8月2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8月22日,由法國馬賽商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2“中國企業國際化高峰論壇-企業家與學者的對話”在上海交大華山路校區圓滿舉辦。本次活動詳細議程,請參閱:http://www.aemba.com.cn/enews-letter/20120822.html。
論壇由上午的“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前瞻”和下午的“中國企業國際化案例”和“專家與學者的對話”三部分組成。本次會議云集了中外著名學者、企業集團高管和著名咨詢公司高管,近100人參加。與會嘉賓們就中國企業國際化路徑、風險管控、技術與品牌的國際化、人才領導力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學界與商界的對話與溝通。
海外并購,意在占領中國市場制高點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副總裁,高級合伙人丁杰先生,做了題為“突破本土困境,實現全球化轉型”的演講。他指出,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已開始進行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同時也加入了全球化競爭格局。但是,中國企業受戰略空間、發展環境和視野認知所限,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品牌溢價、渠道能力、資源、質量、研發等方面。
在演講中,他特別提到,通過獲得國際資源,然后為中國巨大的市場服務,這一國際化模式成為當前新的發展趨勢,也最具發展前景。在諸多行業中,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電子、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等行業通過國際化并購,能夠快速實現“內無外有、內有外精、內精外優”,并因此領先競爭對手。
2012并購金額放量 私募股權基金交易越發活躍
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并購部合伙人魯俊先生對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的中國海外并購全貌做了概述。他指出,中國大陸企業的海外并購數量盡管基本與2011年同期持平(同比僅下降6%),但是2012年上半年交易金額是2011年同期的3倍,2012年全年交易金額有望超過2011年。中國大陸企業正抓住市場買入機遇,大力并購海外能源類和科技相關企業。
如今大多數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對北美及歐洲地區的并購,表現出很大興趣。原因其一、擁有較好的產品或技術;二、家族企業便于并購;三、歐洲北美面臨經濟不景氣,并購成本價低。
此外從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趨勢看,私募股權基金PE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銀行債權融資不同,PE提供股權融資。荷蘭外商投資局近期的幾樁案例印證了這一趨勢。當然,PE介入的海外投資也完全可以是綠地投資即在海外新設分支機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Klaus Meyer教授在分享了國際化進程模型之后,向正考慮全球化的中國企業提出5個問題,并反復告誡,中國企業如果沒有在邁出國門之前就回答以下五個問題,找出應對策略,那么這種倉促上陣的走出去往往將會以失敗告終。
這五個問題分別是:如何與當地媒體和工會實現有效溝通? 如何充分了解當地的競爭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法?如何克服中國在當地的負面形象? 如何協調中國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和組織架構,與喜歡獨立行事的、扁平化管理的外國員工之間的矛盾?
特大國企——國家戰略與企業競爭并存
法國馬賽商學院中國區主管,上海交大-法國馬賽MBA、EMBA學術主任王華教授,作了題為“中國特大型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報告。該報告是聯合美國羅林斯商學院阿隆教授 (Ilan Alon) 和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沈軍博士兩位學者的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基于2011年對40家特大型央企高管的有效問卷調查,他們認為,一方面特大型國企體現了中國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在海外資源配置領域涉足較多。另一方面,特大央企之間也處于寡頭壟斷的競爭態勢。因此,央企與央企之間在海外市場也存在“相煎何太急”的過度競爭情況。
此外,通過這份報告與其他報告的比較,也有趣地發現,央企在美國的投資比重比中國整體水平在美國投資的比重小。根據研究,這主要是中美兩國地緣政治的敏感性和復雜性,導致了中國特大型央企在美國投資步伐受阻。2005年,中海油以18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失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四大案例深度研討—— 一拖集團,奇瑞汽車,中興通訊,華為
下午的企業案例專場,由21世紀經濟報道副主編王云帆先生致開場辭。
王云帆先生指出中國對于全球投資的邏輯發生著非常大的變化。中國從海外收購品牌,慢慢往對外股權投資轉變。基于此變化,21世紀經濟報道旗下誕生了一個新的媒體:21世紀經濟導報。它是主要在美國市場發行的,介紹中國市場機會的財經雜志。
法國索邦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 Richet以中國一拖集團(YTO Group)為案例,分析中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海外并購的意圖:吸引先進技術,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獲得海外被收購的企業的品牌和成熟的銷售渠道。
奇瑞海外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上海交大EMBA學員王沫先生與大家分享奇瑞“走出去”和“走進去”的理念。10年歷程,奇瑞成長為中國本土品牌的摯旗者,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國際化的可行道路。
意大利都靈大學教授,Giovanni Balcet博士以長安汽車在都靈的研發中心為案例:外商投資的領域不是純粹的并購,而是技術的創新和文化的融入。
中興通訊國際市場副總裁于海,就“創新驅動,深化合作,在危機中尋找新型發展之路”作了演講。他指出,當中興通訊從發展中市場走向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時,相應的戰略必須進行調整。鑒于歐洲市場的很高的進入壁壘,強大的技術儲備,以及對創造就業的社會考慮,中興必須通過與歐洲的企業合作和聯合創新。這一戰略一方面繞開了進入壁壘,也有利于中興自身的發展。目前中興已經在歐洲和美國等高端市場共設立18個研發中心,和全球多家一流客戶、產業鏈伙伴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協同創新。2011年中興通訊憑借2826件PCT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企業首位,較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松下公司多出300多件專利。
澳大利亞肯迪大學,Jane Menzies博士以華為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為案例,分析了在澳大利亞投資的政治環境。政府的干預對中國在澳直接投資的負面影響極大,使中國企業處于不公平的競爭中。由此可見,中國公司在當地的企業政治化戰略必不可少。
論壇加強了學術界與商界的互動。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法國馬賽商學院、中歐國際商學院、法國索邦大學、意大利都靈大學、美國羅林斯學院、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中外知名高校的學界專家,以及來至羅蘭·貝格、普華永道等世界頂級咨詢公司的專家參加了此論壇,與來中興通訊,奇瑞汽車和無錫尚德等不同行業的企業嘉賓一起,通過案例分享和對話的的形式,多維度地探討中國企業國際化路徑、不同的海外擴張方式,國際化人才的打造,國際化研發與創新管理等。
本次論壇還首次開設“CEO與HRBP戰略對話”的分會場,從全球化跨文化管理的角度分享和深度探討了中國知名企業在“走出國門”的發展之初,“落地生根”的成長時期,“枝繁葉茂”的成熟時期,全球跨文化管理的機遇,挑戰和經驗。
寶長年(Boart Longyear)鉆探裝備(無錫)有限公司總經理耿學民先生從跨國公司全球化跨文化管里給中國企業的啟示這個角度分享重塑企業文化。無錫尚德集團副總裁朱敏先生就國際化民企內的領導力發展,深度談到民企在成長中的“痛苦”。
關于上海交大-法國馬賽AEMBA項目
成立于1872年的馬賽商學院,是法國第一所商學院,同時也是法國十大精英商學院之一。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與馬賽商學院于2002年聯合設立上海交大-法國馬賽商學院AEMBA項目,包含在職國際雙學位EMBA和在職國際MBA(品牌與創新管理,全球管理,投資于金融管理,人才領導力等四大方向)兩大課程。該項目金融時報全球排名第61位,位居百強之列,并獲得三大國際認證:AACSB,EQUIS,AMBA。是唯一的中外高校均獲得AACSB,EQUIS和AMBA三大國際認證的MBA及EMBA項目(全球僅有1%的商學院獲得三大國際認證的殊榮)。
2012年報名截止日期:10月15日。開學日期:11月12日。
歡迎訪問項目網站:www.AEM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