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需科技及監管機構支持以趕上國際同業ESG披露水平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平安」或「平安」;香港證券交易所 2318,上海證券交易所 601318) 于6月15日宣布,平安數字經濟研究院發表了一份有關中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披露的最新報告。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監管機構開始逐步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相關信息及海內外投資者更加重視企業的ESG表現,中國企業需要獲得支持,以提供達到國際同業水平和具價值的ESG數據及洞察。
2020年是全球經濟的分水嶺。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影響下,更加凸顯了公司除財務表現外,在 ESG問題上的綜合表現對公司在危機中韌性與其長期價值影響。因此,已逐步走入主流的負責任投資趨勢在今年將進一步加強,投資者要求企業提供更多有關其對環境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及自身風險管理的信息,以便作出更佳的投資決策及決定在那些方面可以運用其影響力改善被投企業的可持續管理模式。然而對于ESG投資來說,中國大陸 ESG信息披露質量不高成為了影響ESG在中國發展的核心障礙。
該報告呼吁通過科技的應用持續自動監測 ESG指標及進行具洞察力的數據分析,使 ESG的披露更加規范,評價更加精準 ,從而體現更高的投資價值。報告同時呼吁中國監管機構為市場制訂統一的 ESG披露指引。
概覽
中國企業正面對因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及投資者對高質量 ESG披露的需求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 盡管ESG信息披露率持續提升,中國的主要企業仍落后于成熟資本市場的同業。
- 2019年,85%的滬深300(CSI)企業發布年度ESG報告,盡管較2013年的54%有所提升,但當中僅12%的報告經過第三方審計。
- 根據彭博分別給予包括滬深300、澳大利亞ASX200、香港恒生、日經225、美國標普500、英國富時100和韓國KOSPI200在內的股指成分股于2013年至2018年期間的平均ESG披露得分作比較,滬深300企業在ESG信息披露的范圍和質量上排名最低。
2.?大多數企業并未設立收集高質量ESG數據的流程。許多企業并未設立精簡的內部數據收集流程,以收集詳盡的ESG數據。通過人工跨部門收集數據會導致數據質量下降,收集流程亦費時。對于收入來源復雜并擁有多個子部門的大型企業而言,這一點尤具挑戰。此外,企業每年發表ESG報告主要為滿足監管要求,很少進行監測并與同行對標,普遍對如何提升ESG表現缺乏切實可行的洞察。
該報告建議企業應借助科技解決方案收集、監測 ESG數據,并從中學習。數據收集、監測應為跨部門的自動化流程,而非依賴人工處理。企業應持續監測這些數據 ,而不應視為每年一度的工作。另外,與其對披露那些指標感到困惑,企業應根據相關指引制定一份清單,以減少因應對不同要求所需的資源投入。
3.?披露指引較多且分散,導致企業對于哪些ESG信息需要披露而感到困惑。滬深300的企業遵循9套由不同金融監管機構、非金融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按不同目標制定的ESG披露指引,并須回應多家ESG評級機構的要求。鑒于不同的評級機構用以量度企業ESG績效的框架及評估流程各異,導致績效表現出現巨大差異,為企業帶來不同的信號。根據社會價值投資聯盟(CASVI)、商道融綠、華證指數和富時羅素等四家ESG評級機構的分析,平均相關系數僅為33,說明不同評級機構對企業的ESG績效評價不一致。
欠缺統一的披露指引,導致企業難以了解那些信息對其股東和外部評級最為重要。因此, 他們傾向報告較為容易披露而非重要的指標。例如:企業 在定性指標,以及本來已屬于業績報告部分內容的披露率更高。
該報告建議中國監管機構應推出統一的披露指引,并聚焦企業必需披露的重要指標。盡管不同指引發行機構的目標及范圍有別,然而應設立一套明確及實質的必須披露的子指標。中國的監管機構和交易所應建基于國際機構的指引及建議,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或GRI)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或PRI等),并結合中國企業所面對的本地市場考慮因素。此外,監管機構應鼓勵企業對 ESG披露進行審計。ESG是對中國公司治理的重要補充。更佳ESG披露及績效表現能有助提高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信心和價值。
4.?該報告亦呼吁投資者將 ESG信息納入投資決策中,并開發ESG投資工具,積極發揮股東影響力,并鼓勵中國公司更積極披露ESG信息。該報告建議投資者分三個階段實施ESG投資。在第一階段,投資經理可以從簡單步驟入手,例如參考幾家主流的ESG評級機構,按正、負面的評價進行篩選。至第二階段,深化ESG指標和評級框架的分析與應用、分析ESG指標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并訂制與投資者自身投資風格相符的評估框架。于第三階段,將ESG因素全面融合于自身的估值模型,并針對重要的ESG議題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包括氣候變化和人口趨勢等。資產擁有者亦可以將外部經理的ESG做法納入其挑選投資經理的標準之一。與企業溝通時,投資者應鼓勵他們提供更具體,跨度較長的ESG數據。只有在投資者和監管機構表達明確期望下,公司才更有動力改進其披露水平。
本文轉載自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原創文章,作者:美通說傳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