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創新的傳播是科技向善的關鍵催化劑 | 對話騰訊基金會秘書長葛燄
在過去一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發展階段的前進和全球資本市場更重視可持續主題投資,互聯網企業正在積極探索一條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在商業價值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與大家探討互聯網企業的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及CSR(企業社會責任)傳播實踐,美通社采訪了騰訊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葛女士討論了騰訊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堅持投入,并不斷涌現跨界及創新的傳播。
受訪嘉賓
葛燄,現任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文旅總裁、企業社會責任部副總經理。2008年進入騰訊公司,參與多個業務發展工作,在組織架構、管理上確立了騰訊網目前多領域拓展的戰略雛形。2013年,調任騰訊區域業務部任副總經理,兼任騰訊網副總編輯,直接管理騰訊十三個地方站,并且負責騰訊政務民生、房產、汽車三大垂直領域。
騰訊基金會是由騰訊公司2006年9月發起籌備,2007年6月國家民政部注冊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是中國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騰訊公司捐贈原始基金2000萬,并承諾每年按照利潤一定比例持續捐贈。
Q1?請簡單介紹你們公司CSR和ESG的工作及傳播?
葛燄: 騰訊以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為愿景使命,努力推動在各項業務中履行社會責任。我們還在國內互聯網同行中最早成立公益基金會,持續在基礎科研支持、網絡慈善、鄉村減貧和環保減碳等領域投入資金和數字化科技,助力公益事業。
在社會責任的傳播方面,騰訊也是中國最早發布CSR報告的互聯網企業,自2008年開始我們會持續發布詳細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在公司年度財報中專章披露ESG信息,以及通過發布中英文新聞稿和持續更新企業動態,向投資者等各個利益相關方展示我們如何落實“科技向善(technology for good)”
針對新冠疫情這種重大突發事件,騰訊公司和騰訊基金會不僅努力參與全球抗疫工作,而且注重及時全面地對外傳遞我們對疫情的理解和工作成果,做好負責任的CSR和ESG溝通。
Q2?你提到科技向善的落實。請回顧你們公司在過去一年的相關傳播亮點?
葛燄: 騰訊在這方面的傳播深度結合了時代背景和重點社會議題來進行,特別是“后疫情背景下,科技公益價值挖掘與升華”,成為傳播側的重要指南針。
例如,2020年的“騰訊99公益日”啟動儀式放在了“武漢方艙醫院”,貼合公眾情緒,共情傳遞“向陽而生”的正能量。我們在武漢市兩江四岸1000棟樓、地標黃鶴樓發起99公益日主題燈光秀,將99公益日的icon——小紅花,與實體建筑通過光影技術融合在了一起。跨界及創新的傳播方式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公益視頻號發布后播放量達到了45.2萬,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引起了FT、Business Insider、Morningstar等重點一線外媒的關注報道及轉載收錄,擴大海外受眾的了解和認可。

99公益日-小紅花映上黃鶴樓
2021年初,我們宣布啟動ESG相關的碳中和規劃,用科技助力實現零碳排放。為降低能耗,騰訊云清遠數據中心配有大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屋頂,通過使用清潔能源而不是用電,有效解決了高碳排問題。2020年7月,騰訊云清遠數據中心規劃容納服務器超100萬臺,是騰訊云開服的首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其PUE(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的比值)低于1.25,處于所在區域的最優水平。
騰訊云清遠數據中心
葛燄: 首先,我們將把公益傳播與日常的履責工作更深度地結合,更全面地展示責任觀。除了繼續做好99公益日等品牌公益活動傳播外,我們將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講述企業、基金會和志愿者等的履責故事,因為這才是科技向善的一筆畫龍點睛。
此外,我們將繼續秉承騰訊“科技向善”的使命,將“科技公益”、“數字公益”的理念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傳播。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5月20日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我們將圍繞“數字共建,公益流深”的主題邀請全球多邊組織代表、跨國企業負責人、知名公益人、3000家重要公益組織代表等重要嘉賓到場。如騰訊公益發起人陳一丹新春賀辭所言:“科技與公益,兩者互相反哺“,我們希望共同探討公益數字化的前景與未來。
Q4 對于科技向善的理念,你認為評估傳播影響力的維度是什么?
葛燄: 對于這方面的傳播影響力,我們從三個維度評估。第一,有效觸達各利益相關方的受眾群體,如用戶、股東、政府、商業合作伙伴、公益組織和所處社區;第二,能夠吸引更多的同行、企業同仁、行業專家等共同參與和回應;第三,準確契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對企業的戰略和實踐產生積極影響。這需要我們深度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目標受眾的屬性和篩選適當的切入點,同時把握好傳播節奏,持續輸出內容來影響傳播對象。
原創文章,作者:美通說傳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3597